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10月30日

深耕苗山“希望田” 点亮学子“启明星”

——西北工业大学扎根融水10年,助力融水教育振兴回眸

自2015年肩负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融水苗族自治县的使命以来,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始终将教育帮扶置于核心位置,从筑牢人才根基、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协作三大维度发力,创新举措、深耕细作,破解融水教育发展瓶颈,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帮扶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教育动能。

建强师资优结构

人才根基稳筑牢

2016年至2025年,西工大累计举办55期跟岗研修班,覆盖融水800余名教师,通过课堂观摩、教研参与、管理浸润等方式,培育出一批教育骨干。

西工大专门组建专家团,2016年至2025年选派40余名各学段名师赴融水开展“组团式”帮扶,通过讲座、示范课、课题指导等,传递先进教学理念;以“师徒结对”“传帮带”模式培训教师4700人次,重点培育教研团队与青年教师,建成16个名师工作室,汇聚155名成员、300名固定学员,激活县域教研活力。同时,西工大先后选派7批61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赴融水支教,新冠疫情期间与融水民族高中共建“双师课堂”,直播授课超200小时;连续6年组织青年科技人才、“海归”学者开展“科技筑梦”活动,激励学子逐梦报国。

完善设施搭平台

办学条件提质效

西工大为融水专门设立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捐建并实体化运行青年创客中心、创新实践中心,配备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航模等设备,为师生搭建创新实践与爱国主义教育平台。

2016年以来,西工大累计接收293名融水初高中生参加“三航科技”夏令营,学子们聆听科普讲座、制作航模、参观校史馆与“三航”博物馆,在“隐姓埋名,为国铸剑”的氛围中坚定报国志。西工大各学院依托航模队、机器人基地等社团,开展7期科普培训,让苗乡师生在“家门口”感受科技魅力。

10年间,12名融水学子考入西工大,1人硕士毕业后入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结对帮扶暖人心

教育发展共推进

西工大附属中小学、幼儿园与融水8所学校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西工大附小党支部为融水民族小学党支部捐赠1.6万元购置交互式一体机,资助10名困难学生。西工大学工部党支部为思源实验学校援建“国防科普爱国教育基地”,捐赠歼10、歼20等飞机模型并开发精品课程,还捐10万元建设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西工大为融水香粉乡中心小学捐助300套升降桌椅,为融水民族高中捐建桃李园与“翼启读”阅读空间(含价值14万元的图书),在校园文化、党建等方面累计投入45.245万元,优化苗山学子成长环境。

2016年起,西工大设立“翱翔奖教金”“翱翔奖学金”,累计发放近300万元,让融水1388名教师、2178名初高中生受益。融水思源实验学校谢雨洁凭借“翱翔奖学金”缓解家庭困境、提振信心,2022年考入北京大学。

此外,西工大注重“扶智”与“扶志”结合。2024年,西工大组织融水学子赴西安参加夏令营,邀请“春蕾计划”红瑶女童班、师生代表赴文昌等地观摩火箭发射与航展;“青春翱翔四海”项目带融水实验中学学生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研学;组织“青马工程”学员与融水学子书信交流超3000次;西工大教育实验学院学生与融水中学卓越班学生建立长期成长伙伴关系……

10年耕耘结硕果

接续奋斗启新程

10年携手,西工大助力融水教育结出累累硕果:2025年,融水获自治区级示范性幼儿园数量较2016年翻倍,市级示范性幼儿园达9所(含2所民办),较2016年增长4倍;中考A+、A等级人数长期居柳州市五县前列;2025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融水民族中学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苗家小镇小学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未来,西工大将继续秉承“公诚勇毅”校训,弘扬“三实一新”校风,紧扣“党之所引、国之所需、民之所盼”,发挥教育优势,持续提升帮扶地区人才培养质量,为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高校力量。

本报通讯员

袁源 潘家华

--> 2025-10-30 ——西北工业大学扎根融水10年,助力融水教育振兴回眸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55369.html 1 深耕苗山“希望田” 点亮学子“启明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