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通讯员黄诚报道摄影)在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崇山峻岭间,有一束光,20多年来始终照亮着苗家侗寨的夜空。这束光来自拱洞乡高武苗寨的苗族夫妻——石安林与石敏咪。他们驾着小车,载着放映机,把5000多场电影、20多万公里行程,化作苗山深处最温暖的风景。
石安林今年61岁。1988年,他如愿当上乡村放映员,一干就是8年。后来虽因时代变迁外出务工,再到回乡担任村干部,他的心里却始终惦记着银幕亮起的瞬间。
2002年,当地文化部门组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的消息传来,石安林立刻动了心。“放电影要赶夜路、挂银幕,得有人搭把手。”妻子石敏咪看出他的心思,主动提出一起干。从此,融水首个苗族夫妻电影放映队诞生了,负责拱洞乡、大年乡2个山乡的放映任务。这一搭档,就是20多年。
在融水,不少村寨之间隔着几重山,放一场电影要闯不少难关。
以前没通公路时,60多公斤的放映机、音响,全靠夫妻俩肩挑背扛。他们时常要翻山越岭走几小时,遇上风雨天,除了要蹚泥水回家外,一路上还要防备风雨引发的塌方和大树倒塌等危险。
如今,苗寨里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观众只剩老人和孩子,但石安林从没动过停下的念头,他说:“即使只有一个人看电影,我都要放下去。”而村民们的喜爱,正是他的底气。“石师傅放的是苗话电影,我们听得懂,就爱来看。”拱洞乡瑶龙村的村民龙幸福笑着说。同村的村民杨梅玉佩服地说:“石师傅每年都来,太辛苦了,我们真的很佩服他的这种精神。”
20多年里,石安林先后获得市县优秀放映员、融水最美家庭等荣誉,而他说,最该感谢的是妻子石敏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