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料蔗产业是柳城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更是万千蔗农致富的“甜蜜事业”。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谁砍蔗”已成为制约糖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难题。10月29日,在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2024/2025榨季机收工作总结表彰暨新榨季动员会上,一系列亮眼数据与新政解读,勾勒出柳城县正通过企业主导、部门联动、农户参与的“三方联动”模式,全力推动糖料蔗生产迈向全程机械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企业主导激发内生动力
作为产业龙头,制糖企业是推动甘蔗机械化收割工作的核心引擎。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凤糖”)农务部副经理莫勇武说,公司通过内部挖潜与外部激励,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
2024/2025榨季,广西凤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投入联合收割机116台、分布式机收加工站18个,机收甘蔗总量达28.76万吨,机收率提升至5.19%,首次超越全区平均水平。其中,联合机收与分步式机收量同比分别增长26.4%和663%,单机与单站作业量创下新高。
为进一步推动机收工作,新榨季,广西凤糖将扶持成立新的机收服务组织并支持其购买机收农机具:购买联合收割机的,制糖企业给予12万元预付款;租赁收割机的给予2万元预付款;购买割铺机的给予2万元预付款;购买割堆机的给予9万元预付款。
与此同时,各制糖企业优化服务链条,打通机收“最后一公里”。通过提前谋划,精准落实机收地块与设备,开辟机收糖料蔗绿色通道,优化砍蔗票证、派运及质检服务,强化砍运调度和跨区作业协调,确保了甘蔗从地里到厂里的高效流转,解决了机收后续环节的堵点问题。
此外,广西凤糖坚持“让利于农、让利于合作方”的原则,执行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的扣杂标准效果显著,并对5%至7%区间的含杂由糖厂承担,同时,提取专款奖励优秀机收服务组织。
政策护航提供坚强保障
农机部门作为政策制定与推广的主导力量,将通过顶层设计与精准服务,为机收工作扫清障碍、注入动能。
柳城县农机中心副主任孔庆茂介绍,根据自治区《加快提升糖料蔗机械化收获水平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今年新一轮糖料蔗良法技术推广补助政策实现了重大优化。
两大变化——取消了0.9米至1.2米行距的机械化耕作补贴,保留1.2米及以上行距的机械化耕作补贴:开展机械化深翻开沟及种植作业,种植行距在1.2米及以上的新植蔗,每亩补贴60元;增加支持在开展机械化深翻开沟及种植作业,种植行距在1.2米及以上的基础上,采用“北斗导航辅助驾驶一体化联合种植技术”作业的新植蔗,每亩补贴170元。如在上述机械一体化联合种植技术的基础上,铺设滴管(喷管),每亩补贴提高到200元。联合机收补贴由“按吨补”改为“按亩补”,并实行差异化分档,作业面积越大,补贴标准越高,每亩最高补贴可达300元,激励服务组织提升规模效益。
三个新增——首次对蔗农进行直接补贴,采用联合机收的蔗农每亩可获180元综合损失补贴,割铺、割堆机收每亩可获60元补贴;增加联合机种补贴,从源头上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对整建制推进试点县给予额外20%的奖补支持,鼓励重点区域率先突破。
糖企奖补加码——对企业收购机收蔗占比达到15%以上的,奖补标准提升至每吨95元,形成了对企业推动机收的强力牵引。
攻克难点推动观念转变
政策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广大种植户受益。机收的推广,将悄然改变蔗农的生产方式和收益结构。作为糖料蔗主产区,柳城县将通过召开机械化收获技术现场培训和演示会,让服务组织与蔗农亲眼见证新型割铺机、割堆机的作业优势,变“要我用”为“我要用”。
对于种植户而言,机收最直接的吸引力在于降本增收。为此,广西凤糖还举办了一系列培训。通过培训,在场的蔗农有了这样的认识:机械收割极大降低了人工砍蔗的成本和劳动强度,解决了“请工难、请工贵”的问题;新政给予蔗农的直接综合损失补贴,有效弥补了机收可能带来的损失。而广西凤糖实行的低扣杂率和含杂补贴,进一步守护了他们的“钱袋子”。
对于蔗农担心损失率高、不适应机械化作业流程的顾虑,来自柳城县太平镇江头村的糖料蔗种植大户莫先认说,农机合作社的蓬勃发展,为分散的种植户提供了便捷、专业的机收服务,降低了他们独立面对机械化的门槛,有助于推动糖料蔗种植全程机械化的进程。
本报通讯员 雷昕 汤晓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