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柳州中车长鸣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仔细组装一批精致的火车模型,准备发往海外。“我们的订单工期已经排到2027年了!”该公司行政主管张敏说。今年前三季度,企业销售额达到3600万元,其中海外订单占了10%,产品远销日本、欧洲和美国。
而距此地10多公里外的柳州工业博物馆,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几名火车迷围在一起,将新出的和谐1D型机车模型放在缩小160倍的沙盘上试跑。模型启动时发出轻声嗡鸣,信号灯交替闪烁,这个微缩的“铁路世界”引得大家连连赞叹。
这个从无到有的产业,离不开一名柳州青年的坚持。85后钟言从小喜欢火车,2010年他在美国留学时发现,火车模型产业在国外是门正经生意,爱好者遍布各个年龄段,但在国内这一产业尚属空白,为此他动了心。2012年,他放弃美国绿卡回国,和搭档朱海杰一起创立了“长鸣”品牌。“希望公司像火车头那样,一直向前。”钟言说。
要做就做最逼真的。他们制作的火车模型参照18米长的真车缩小87倍,装载零件超过800个,驾驶室里的每个旋钮、车灯里的每颗灯珠,配置都和真车一模一样,部分零件精度达到0.01毫米。
2021年,钟言把公司迁回家乡柳州。如今,“长鸣”已经推出100多款产品,从“老东风”到“复兴号”,几乎涵盖了中国铁路史上所有经典车型,年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
这些精致的火车模型,如今成了中国铁路文化走出去的载体。中欧班列模型登上过中国—中亚峰会的展台,也去过东京国际模型展。钟言说,每个时代的火车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这些模型让更多海外爱好者看到了中国铁路的发展。2024年,长鸣初创团队引入中国中车集团,共同在柳州投资建设全新的火车模型生产基地,将火车模型行业快速规模化、产业化,“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让中国铁路故事‘跑’得更远。”
全媒体记者 黎寒池 报道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