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11月04日

基层医疗发展见证者 乡村群众健康“守门人”

王雪丹是融安县长安镇隘面村的村医。今年37岁的她,已经在隘面村工作了14个年头。她既是村民的“健康守门人”,也是基层医疗服务发展的见证者。在隘面村这些年,王雪丹也遇到过几次能到镇里和县城工作的机会,她选择了听从内心的声音——留下当村医。是什么让她做出这样的选择?近日,记者走进隘面村寻找答案。

兜牢村民健康“网底”

王雪丹和隘面村的缘分要从2011年说起。那年,在长安镇大巷村当了几十年村医的爷爷告诉王雪丹,隘面村已经长达十多年没有村医了。爷爷希望她到那里补上空缺,兜住基层群众健康的“网底”。就这样,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雪丹离开来宾市象州县象州镇卫生院,在那年9月回到融安,成为一名村医。

王雪丹管辖服务的村民约有1800人,为他们提供各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她的主要工作。10月24日上午10时,王雪丹在村卫生室为上门的村民做完检查后,就在药柜前忙碌起来。“我要拿一些降压药送到村民家里。现在卫生室也有集采药品了,这给群众用药带来了很大的实惠。”王雪丹说,以前卫生室的药品较少,有些常见病用药,群众只能到七八公里外的卫生院或县医院买,一来一回还耽误了农忙时间。

改变发生在2022年——柳州推动集采药品惠民便民机制创新改革,多种治疗常见病的集采药品进入村卫生室,打通了基层百姓用药的“最后一公里”。如今村民要用常见病药品时不仅少了奔波,用药花销也减少许多。看着结算单上药品单价从集采前的几十元降到了几元,王雪丹总会为村民们高兴。

见证乡村发展变化

带上降压药,王雪丹骑上两轮电动车,前往73岁村民石引连的家。不出10分钟,王雪丹就来到了石引连家门口。看到王雪丹到来,老人热情地和她打招呼。石引连的病情,王雪丹了然于心。给她测量血压后,王雪丹用当地方言叮嘱:“这次血压比我上次来的时候好多了,降压药要记得吃,药快吃完的时候记得给我打电话。”忙完这些,王雪丹又骑上两轮电动车往需要上门注射补血剂的村民赵福元家赶去。

王雪丹说,她刚到隘面村当村医时,很多进屯道路都是烂泥路,两轮电动车难以行驶,很多时候上门随访只能靠步行。她还记得,到隘面村最远的上三江屯入户时要走3个多小时。现在,平坦的水泥硬化路通到了群众家门口,骑上两轮电动车,不到半小时就到了。

更让王雪丹感到欣慰的是村民健康意识的变化。长安镇卫生院的家庭医生、护师和她组成第三十三家庭医生团队,定期上门为签约对象测量血压、血糖,指导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药,给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和二次随访。家庭医生团队年复一年的健康管理和宣教犹如春风化雨,让乡亲们学会了“主动健康”。许多以前总不把慢性病当回事的村民,现在有空就会到村卫生室测一测血压、血糖,当起了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收获更多职业获得感

近几年,王雪丹还在村医的岗位上感受到更多的职业获得感。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从2021年起,柳州落实“乡聘村用”实施方案,乡村医生从“个体户”变成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单位人”。

王雪丹告诉记者,如今,村医不仅拥有了更多提升职业技能的机会,待遇也更有保障。得益于“乡聘村用”,她参加了2022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今年3月又参加了融安县卫生健康局举办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并通过考核。她掌握的技能更丰富,给乡亲们看病时更加得心应手。2023年,她还添置了一辆E100新能源汽车,下雨天入户随访、上门送药更加便捷。

在国家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大背景下,隘面村这5年发生了许多变化。不变的,是王雪丹和村民之间的感情。遇到调动工作的机会,王雪丹放不下乡亲们,乡亲们也舍不得她。“下雨天入户,村里的叔叔阿姨总对我说‘骑车慢点,小心路滑’。冬天上门随访,总有老乡用搓热的双手握住我冰凉的手,让我感到不那么寒冷……”说起这些,王雪丹不知不觉间湿了眼眶。这份真挚的感情,让王雪丹更想扎根在隘面村。她相信,未来乡村居民健康保障的“网底”会更牢、更实。

后记:市卫生健康委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全市共有实施“乡聘村用”的乡村医生1088人。全市已组建1298个家庭医生团队,常住人口签约数达209.9万人;重点人群签约数为96.8万人,签约率83.93%。截至2025年9月,我市已建成921座标准化村卫生室。

全媒体记者 宋美玲 覃科

报道摄影

--> 2025-11-04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55674.html 1 基层医疗发展见证者 乡村群众健康“守门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