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江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新能源产业正以“绿色引擎”之势加速前行。为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堵点与难点,柳江区新能源产业工作专班(以下简称“专班”)锚定“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闭环管理”工作准则,深入项目一线、贴合企业需求,以精准服务打通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专班已高效推进“七个一批”项目23个,总投资达114.62亿元;精准服务企业19家,推动9家规模以上企业持续良好发展,助力养殖场光伏、公共机构光伏、送变电工程等项目扫清发展障碍,持续擦亮柳江区绿色发展底色。
“牧光互补”
解决能耗助力增收
10月23日,笔者走进市宏鼎生猪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连片蓝色光伏板整齐铺展在猪棚屋顶,一幅“养殖+发电”的“牧光互补”新图景生动呈现。在专班全程助力下,广西华电柳州宏鼎生猪养殖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入电网。
该项目依托养殖场空闲屋面建设光伏电站,启动初期,因企业不熟悉审批节点与材料要求,推进陷入停滞。专班获知企业困境后,第一时间启动“问题响应机制”,指派专人与企业一对一对接,逐项梳理合规手续清单,从项目备案到并入电网申请,全程提供政策解读与材料填报指导服务,帮企业少走弯路。同时,专班还主动牵头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为项目推进扫清障碍。
“多亏专班全力支持,项目才能这么快落地见效!”市宏鼎生猪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吴文杰说。如今,该养殖场的抽风机由光伏发电供电,不仅大幅节省电费,光伏板还能为猪棚遮阴、保温。在专班推动下,“牧光互补”模式既破解了传统养殖高能耗难题,又为养殖户开辟了发电增收新路径,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同步提升。
屋顶发电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在市思贤小学教学楼屋顶,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操场上嬉戏的孩子相映成趣。这是专班破解民生担忧、推动柳江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一期、二期)顺利落地的一个缩影。
该项目覆盖柳江区45所学校、9个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直流侧装机容量约8.63兆瓦,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项目初期,因部分学校担忧屋顶结构安全等问题,建设进度一度停滞。
面对问题,专班主动靠前、全力攻坚,召集各相关部门召开项目专题动员会,逐条细致讲解光伏项目实施条件与各项核心参数。针对学校最关心的教学楼、宿舍楼屋顶质量安全问题,反复沟通、细致说明,并现场公布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房屋安全鉴定报告,以“钉钉子”般韧劲和细致入微工作,彻底打消学校顾虑。
据介绍,该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8218.52兆瓦时,节约标准煤约2679.2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不仅满足学校、机关用电需求,降低用电成本,还为附近群众提供光伏运维等就业岗位,并在用电高峰期能够补充电力,有效减少停电概率,保障师生教学与居民生活用电稳定。
靠前服务
解决“卡脖子”问题
“施工还有哪些需求?变电站基础浇筑顺利吗?”10月22日,专班工作人员再次深入110千伏思贤送变电工程施工现场,一边查看基础建设情况,一边向施工单位负责人询问进度。现场机器轰鸣,工人抢抓晴好天气捆扎钢筋。繁忙施工的背后,是专班破解多个“卡脖子”问题后顺利推进项目的成果。
110千伏思贤送变电工程总投资约1.08亿元,需建设110千伏变电站(含配电装置楼等)及19公里配套线路,新增变电容量50兆伏安。项目初期,因线路走向规划问题推进受阻,专班组织柳江区自然资源局等多部门开专题会,通过优化线路方案、简化审批流程,快速推动项目重回建设正轨。后续施工进场道路又因混凝土预制桥梁堆放受阻,专班再次协调相关部门,指派专人与项目负责人全程跟踪对接,及时将预制桥梁迁移至不影响施工的区域,保障施工顺利开展。
“专班主动靠前服务,帮我们解决了站址、配套线路送出路径、施工进场道路等多个关键堵点,为后续大型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安装打下坚实基础。”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110千伏思贤送变电工程)业主项目部项目经理韦昭玉说。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变电站基础开挖及部分基础混凝土浇筑工作,建成后不仅能满足柳江城区负荷增长需求,还将大幅提升柳江区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承担风电、光伏等绿色电能输送任务。
下一步,专班将继续立足柳江区风电、储能等新能源资源优势,以“规划引领、招商破局、链群培育”为核心路径,积极探索“资源变产业、产业汇集群”发展模式。
本报通讯员 牙春柳
周宏山 报道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