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11月07日

侗族打油茶:火塘边的浓香传承

茶农在斗江镇宇塘油茶基地采摘油茶果。

五色阴米是侗族打油茶的重要配料。

用竹制油茶滤过滤油茶水。

侗族妇女在月也侗寨展示侗族打油茶。

燕茶村吊脚楼火塘边暖意融融,侗族群众在火塘边唱起欢快的侗族琵琶歌。

杨应溪(左)在进行侗族打油茶。

侗族群众参加打油茶比赛,准备了丰富的食材。

位于高山上的燕茶村被云雾笼罩。

冬天的脚步近了,位于高山上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燕茶村里,吊脚楼火塘边暖意融融。铁锅架起,茶叶与山茶油在锅中翻滚,侗族打油茶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应溪手持竹制油茶滤,轻巧搅动,不一会儿,一碗金黄喷香的油茶便递到客人手中。

“这碗油茶下肚,浑身都暖和了!”11月3日,游客谭女士捧着陶碗笑道。这座高山侗寨里,传承千年的“打油茶”技艺,正从村民的日常饮食,蜕变为带动增收的“金字招牌”。

油茶是侗家人日常的“调味品”,更是待客的深情。从前生活艰苦,人们常用油茶泡饭充饥;如今日子好了,油茶却仍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滋味。燕茶村村委会副主任吴本清回忆:“过去粮食只够吃半年,很多人都外出打工。现在产业做起来了,村里也热闹了。”

2014年,“侗族打油茶”入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燕茶村顺势大力发展茶产业,目前茶叶和油茶种植面积已超5000亩。

傍晚时分,村民粟丽结束采茶工作,换上侗装,与姐妹围坐火塘边打油茶、唱侗歌。“采茶辛苦,但晚上打油茶、唱歌就放松了。”她笑着说,“日子好了,歌也多了。”

为何制作油茶叫“打”?老一辈人解释,从前采的多是粗硬的老茶叶,须用力捶打才能出味,“打油茶”之名便流传至今。而吃油茶不叫“喝”,是因侗家人视之为正餐,即便满桌菜肴,也少不了一碗油茶。

“侗族打油茶”入选自治区级非遗后,传承人杨应溪在县城开了体验馆和加工厂。“油茶不仅是文化,也是致富之路。”她说,“将来要通过研学,让更多孩子了解油茶。”

打油茶是侗乡人民接待贵宾的最高礼仪之一。“打油茶有‘一杯口苦二杯夹,三杯四杯好油茶’的说法。”杨应溪说,油茶既是美食,也是民情,承载的是人民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身边所有人和事的美好憧憬和祝愿。

如今,侗族打油茶已随着游子的脚步走出大山。各地的三江油茶店,成了乡愁的归宿。而对来到侗寨的客人来说,一碗油茶,是舌尖的风味,更是侗家人捧出的火热真心。

全媒体记者

黎寒池 报道摄影

--> 2025-11-07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55925.html 1 侗族打油茶:火塘边的浓香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