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0年08月24日

菜市 轶事

□李蕴

我喜欢去逛菜市。那里热闹,充满烟火气息。各种职业的人,夹杂着不同的口音方言,在菜市汇集,奏出一首生活交响曲。同样的食材,不同的人打理,会做出或精致或粗糙的菜肴。

菜市是最早感知季节变化的地方。下一场雨,春雷还未响,第二天到菜市,就能看到艾草、香椿这类野菜摆在摊上,一直持续到五月才渐渐地退市。这边野菜式微,那边的南瓜花就上来了。花瓣明黄亮丽,一捧一捧地摆着,在那些阴郁的早晨,盛开的花朵能让人心情明朗。

住所附近的菜市,因为菜价平民,吸引许多顾客,大清早就闹哄哄的,每个通道里都挤着人。询价、挑选、称重、付钱、找补,买卖双方对这个流程都异常熟悉。我常去一个菜摊,老板是一对姐妹,卖各种时令青菜。菜码得整整齐齐,人也收拾得清爽干净,还描眉涂唇。她们每天早早起来收菜出摊,怕是睡觉的时间都不够,还坚持化妆,单这份认真劲儿就不能小觑。她们不是不修边幅的菜场大妈,而是菜场“西施”。

有一个阿姨,她只卖小葱、香菜、芹菜和大蒜。几根小葱和香菜放一扎,大蒜和芹菜放一扎,一扎一块钱。菜的数量看行情而定,便宜的就放得多些。她身子不高,我每次到她摊前,她总是躬着身子在理菜,极少有站直的时候。大约要忙完早高峰,才能歇一会儿。

一天,我在挑花甲螺,隔壁鱼

摊前站着一个顾客。他见着鱼池里有一条鱼状态不好,便说:“这条鱼快要死了。”

老板大声地说:“你才快要死了。”

“那它一动不动,难道是病了?”

老板仍旧大声地说:“你才病了。”语气还略带不满,“这条鱼伤了。”

“伤了跟病了不是一样吗?”

“伤是伤,病是病。能一样吗?”老板强调。

“怎么不一样?”那个顾客跟老板抬杠。

“受伤的鱼能吃,病了的鱼谁敢吃?你敢吃我还不敢卖!”

听老板这番解释,似乎很有道理。顾客没在口头上占得一点先机,不太甘心,悻悻说了两句才走。我挑好螺,抬头看向隔壁,怼人的老板已经进屋,只看到他一个背影。

菜场里,这样勇于怼顾客的老板并不多。他们都遵循和气生财的原则,笑脸相迎。顾客花了钱,自然是想买到最好的菜,挑挑又拣拣。老板心疼损耗,出言阻止。不愉快便在此刻产生,急躁的多说几句,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只图个嘴快;内敛的只板着脸一语不发。待交易完成,又一笑泯恩仇。

早市是阿姨和大叔的主场,他们有时间也有精力,为了买着最新鲜合意的食材,他们会早早赶来,将整个市场逛上一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阿姨听说某个菜市的菜物美价廉,拖着小推车挤公交车就去,不嫌麻烦。晚市则是上班族的聚集地,上了一天的班,累得满脸倦容,逛菜市也是步履匆匆,买好菜还得赶回去烧饭呢!

菜市是一个城市的窗口,想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从菜市着手最好。当地产什么,当地人爱吃什么,能快速在菜市里找到答案。菜市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合,分别多年的朋友,偶尔有一天在菜市遇到了,那必定要买上好的食材,烧一桌丰富的菜,边吃边叙。

城市在朝着文明进程的路上,摒弃了许多陋习。人们的社交关系,也像这整洁的城市那样,保持得体的距离,礼貌而克制。唯有在菜市,可以窥见江湖原来的样子。

--> 2020-08-24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268760.html 1 菜市 轶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