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民
这两天,笔者看到一则令人心痛的新闻:家住柳北区沙塘镇的熊女士,20日傍晚下班回家后,经过北进路下穿北外环路桥下积水路段时,疑不幸溺水身亡,家人再也等不到她回来(详见8月22日晚报7版)。
笔者注意到,8月20日市区虽然出现了强降雨,但是降雨时间不算长,为何上述路段积水会这么严重,甚至出现了市民路过溺水身亡的悲剧呢?从媒体后续报道来看,今年以来上述路段已经出现过多次严重积水,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因征地拆迁问题排水管网断头;二是桥底位置比周边地势都低;三是桥面雨水直接排到桥下人行道。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较多,这些都与相关部门的管理没有做到位有关。
笔者不禁要问:既然该路段遇雨极容易出现严重积水,而且反复多次了,相关部门有没有积极去想办法解决?如果暂时无法解决存在的现实难题,能否在强降雨之后在该路段及时设置禁行的警示标识?
城市管理细节问题,往往是事关老百姓生命安全的问题。而笔者梳理发现,近期我市已经发生过多起与城市管理有关的血的案例。记忆最深的是今年三四月,白露大桥南端桥头接连发生两起汽车撞到桥头水泥隔离墩,导致驾驶员死亡的事件。后来网友提出,该桥头隔离墩与路面之间没有明显视觉反差,设置不合理,有关部门才在该处采取了警示的措施。桥头隔离墩与路面之间划线没有明显视觉反差,于城市管理而言似乎只是细节问题,但却给路过群众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笔者希望,我们的城市管理工作要做得细一些,做得用心一些,把存在的哪怕再细小的漏洞,也要填补起来,让城市更加安全。同时,作为老百姓的我们,也要多关心城市管理及建设不够完善的地方,发现存在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此外,我们在出行之时,一定要做到安全第一,比如做到开车慢行、不强行涉深水过马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