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0年08月27日

柳叶轻飏

许敏 摄

□吕镇书

初秋,一排排树荫将保利大江郡矗立的群楼掩映,驻足在壶东大桥城市的一角眺望,缓动的柳江在细雨过后,这几天显得格外碧绿。对岸,城市地标“双渔汇”在江水光影的折映中竟然有了粼粼的动感,将刘三姐骑鲤升仙的传说演绎成了一幅现实中的动画;不远处,“网红”白沙大桥犹如敦煌壁画倒弹琵琶的舞伎,扭动着青春妩媚的细腰,将目前世界上最高、跨度最大的“反对称结构斜拉桥”,彰显得格外多姿妖娆。

蓝天如染,白云如棉,沿江北望,长排垂柳在江畔俏立,用摇曳的柳叶蘸点江中的雨露琼浆,轻洒在两岸楼宇的窗棂、街道和花丛之中,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顿时有了被神仙施恩庇佑的感觉。难怪生活在柳州的人们总感觉是那样的幸福安宁,当初是哪位贤哲将柳州称为“壶城”,他又是怎样从观音姐姐的玉脂净瓶中找到“江水环抱如壶”的灵感的呢?

此时此地,许多游人将镜头对准白沙大桥,有人说她像一枚婚戒,将两颗相爱的心紧紧相拴相连;有人说她像一面竖琴,弹奏着整个新城鲜活的韵律。而我则更愿意将镜头对准这轻飏的柳枝,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这其中,记录着一位唐代先贤的千年情怀。这种情怀铭刻于心,随江水的流动而延续,随年轮的更替而愈加明晰清新。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这位《种柳戏题》中的柳刺史,便是获得柳州人千年崇敬的柳宗元。我想,如果不是他当年率众在岸边植柳,又怎会有江柳垂荫的场景,又怎会有桂中商埠闻名遐迩的昼夜繁华与百里柳江瑶池夜景的喧闹呢?

回首思望,我从湘南来到柳州已有38个春秋,不得不说,这是一座充满神力的城市,它不仅有着五万年前“柳江人”生存的遗址,有着多民族相濡以沫的交融,更有着现代工业的风采,有着2100多年文化的沉淀作为取之不尽的源泉。当年,作为柳州市职工大学中文专业的首届生,我将这首《种柳戏题》的“柳诗”烂熟于心,就是期待着能够步履先贤的遗志,幻化为垂柳细枝中的一片绿叶,吸吮江风灵气, 沐浴龙城阳光,用文学之泉装点文字,轻飏于柳州文坛,为绚丽多彩的柳州奉献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沿江望去,昔日的乱滩石礁早已被大片的密林取代,亲水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风水宝地。生活于斯,我喜欢柳叶轻飏的感觉,更喜欢沿垂柳戏水的岸边行走,去细细品嚼柳宗元种柳的愉悦心境和宋代诗人黄庭坚对如镜柳江的溢美赞扬,去欣赏和沐浴柳下垂荫的那一缕风光。

--> 2020-08-27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268936.html 1 柳叶轻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