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2年03月31日

古诗词里说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追思先人、祭祖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又逐渐增加了祭扫等风俗。唐代韩翃的《寒食》中说“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汉代寒食节当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后来寒食节祭祖等习俗与清明节合并,寒食节渐渐被人们遗忘。到现代,很多人只知“清明节”,不知“寒食节”之名了。约从唐代开始,人们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因此,清明节也被称为踏青节。宋元时期,清明逐步成为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一诗中提到“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宋代诗人高翥也在《清明日对酒》诗中阐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即是清明寒食祭扫、思念逝者的民间习俗。

再到后来,清明节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宋代词人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中就写道:“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正是古代少女们趁着春暮温暖的时节,停了针线,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踏青游玩的场景。

除了扫墓踏青,许多地方还会在清明时放风筝祈福。农历三月的清明,春暖花开,微风拂面,时节甚好,最适合放飞风筝。古时人们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清明日狸渡道中》中写道“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表达扫墓后的惆怅和对家的思念。

说到清明节的风俗,不能不提吃青团这一项。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据考证,青团的名称约始于唐代,一直流传至今。制作青团,有的采用浆麦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清代文人徐达源的《吴门竹枝词》称“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说明青团在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日益淡化,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春游小吃。

清明节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传承,到了今天,已发展为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也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寄托了美好纯洁的感情。我们在期待清明假期的同时,不妨也带着一份祝愿,传承那些古老的风俗,让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永远流传。

(廖怡)

--> 2022-03-31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132052.html 1 古诗词里说清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