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2年08月06日

守着修伞老手艺38年

黄社高说,能为居民做些修修补补的事很快乐

黄师傅在聚精会神地修伞骨。

黄师傅摆摊修伞。

○○全媒体记者 李书厚 实习生 刘旭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身边的很多物件往往是用坏了就丢,当作“一次性”物品,比如雨伞坏了就直接丢掉,很少有人会拿去维修继续使用。尽管如此,今年已65岁的黄社高,仍坚持每天在雅儒路一个巷子口摆摊,帮人修伞、补鞋补贴生活。“虽然挣不了多少钱,但坚持了38年的修伞老手艺,还是不能丢。”黄社高如是说。

1

坚持了38年的老手艺

一张牌子上写着修理雨伞、皮鞋换底……一张桌子上放着一些小工具,两张凳子供前来修理物品的人坐着等候或歇息,这便是黄社高的小摊。

“以前修伞的人还多,现在越来越少了。”黄师傅说,他是南宁人,修伞的老手艺是跟姐夫学的。他1984年出师开始摆摊修伞。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各种物资有限,大家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不管是雨伞还是其他物件,用坏了舍不得丢,都要找人维修。像他这样的手艺人,在当时是很吃香的。

“现在没什么人来修东西了,挣不了多少钱。”黄师傅说,之前他是在其他地方摆摊修伞。9年前,为了帮忙照顾孙子才来到柳州,并坚持摆摊帮人修伞,还同时补鞋。到如今,他已坚持修伞38年,修理技术早已炉火纯青,然而靠这门手艺挣钱却越来越难。

记者观察发现,黄师傅在修理雨伞时,大部分时间都不用眼睛看。甚至给雨伞损坏部位缝线时,他也不用看一眼,只需一只手摸着伞骨,另一只手插线就可以完成。

黄师傅说,谋生的手艺,做多了自然就会了,正所谓熟能生巧。

2

挣钱不多却很快乐

“有人来了他就笑嘻嘻的,我们总会被他的笑容感染。”来修雨伞的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每次看见黄师傅,他都是笑嘻嘻的,好像任何时候他都很开心。

刘女士说,黄师傅每天早上七八点就会来到雅儒路这个巷口摆摊。这里遮阳,还对着路口,很多来往的人都能看到他那红红的招牌和灿烂的笑脸。

“黄师傅不容易,年纪那么大了还在外面工作。”刘女士说,黄师傅在这里摆修理摊的时间很长,除了其间离开了几个月外,这几年,几乎每天都能在这里见到他。

“用笑脸迎客是习惯。”黄师傅告诉记者,虽然每天挣的不多,但能为居民们做些修修补补的事,他感到很快乐。

“黄师傅好厉害的,你想修啥,他都可以帮你修。”刘女士说,这一带居民都对黄师傅的手艺赞叹连连,每天都可以看到不少老人聚在黄师傅的身边,一边看他修伞,一边和他聊家常。

3

用心修好每一把伞

“你这把伞那么破了,丢了算了。”

“这是我奶奶给我的伞,我不舍得丢。”

这是近日上午,在黄师傅摊前,一名老人跟一个年轻人的对话。

“不少来修伞的人在乎的并不是伞的贵重,而是在乎那份感情。”黄师傅说,有些市民的伞已经破旧不堪,但仍找他帮修理。

“一把伞用十几年的人还是有的。”黄师傅说,不少市民在他这里修同一把伞已经三四次了,还不舍得丢,“每一把伞都有它的故事。”

黄师傅说,伞有折叠和全自动的,只要伞骨出问题,就无法使用了。为此,他准备了各式各样的伞骨来替换。老式折叠伞的伞骨坏了,修理起来很简单,换一个伞骨马上就可以用了。而自动伞的伞骨坏了,修理起来就复杂多了,需要取出其中的弹簧进行修理,还得拆开整把伞。因此,为了修好每一把伞,他还准备了各种配件:有长有短的弹簧、各式各样的伞柄……

“只要人家拜托我,我就要努力修好。”黄师傅说,虽然每天来修伞的人不多,但他总会用心修理,“作为老手艺人,把伞修好,既是对伞主人的负责,也是对自己手艺的尊重。”

--> 2022-08-06 黄社高说,能为居民做些修修补补的事很快乐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142877.html 1 守着修伞老手艺38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