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3年09月18日

如何正确实施心肺复苏?

我国每年约有55万例因心脏原发性骤停死亡病例,其中87%发生在医院外。及时应用心肺复苏(CPR)和自动外用除颤器(AED)可以显著提高心脏成功复苏的概率。CPR是对心跳和呼吸骤停病人的关键抢救措施,如果心脏骤停病人在4分钟内进行初步CPR,8分钟内有专业人员进一步抢救,那么“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高。

一、如何判断心跳停止?

首先,施救者应进行意识状态评估,通过高声叫喊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即用双手轻拍患者双肩,重喊:“先生/女士!你怎么了?”其次,应进行呼吸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自主呼吸。第三,需进行大动脉搏动检查,最为可行且可靠的方法是检测颈动脉搏动,即施救者将2个指头轻轻置于患者气管旁,并轻压颈动脉。若患者被叫喊无反应、无自主呼吸、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程序。

二、心肺复苏有哪些步骤?

心肺复苏的目标是确保气道通畅,恢复呼吸功能以及血液循环。施救者在完全理解心肺复苏知识且经过培训后,方可对他人实施心肺复苏。可采用“C-A-B”的次序进行操作。

C(Compressions)即胸外心脏按压。施救者应定位心脏按压区域,即患者乳头的连线中点。一手的掌根置于该区域,而另一手的掌根则重叠放置其上,掌指交叉,使用掌根作为施力点进行按压。有效的胸外按压需做到迅速、连续和有力。施救者的肩膀、肘部和腕部需保持同一轴线,与患者的身体平面垂直,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实施垂直向下的压力。成人按压深度为5-6厘米,儿童为5厘米,婴儿为4厘米,不少于胸部前后径的1/3。按压与松开的时间各占约50%,在松开时,掌根不得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发生移位。按此规律地进行按压,施救者可以通过01、02、03……28、29、30的方式计数进行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A(Airway)指的是开放气道。需将患者水平仰卧,并松开颈部的扣子,注意清除口腔内的异物。若患者的颈部无损伤,应使其头部仰起,以保持气道通畅。

B(Breathing)表示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在确保患者头部仰起的情况下,施救者需用一手捏紧患者的鼻孔(或口唇),然后深吸一口气,迅速且有力地将气体送入患者的口腔(或鼻腔),然后松开患者的鼻孔(或口唇)。每次人工呼吸的间隔为1-2秒。

在进行30次胸外心脏按压后,需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2次,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过5个循环后再次进行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以及颈动脉搏动的评估。

三、何种情况可终止心肺复苏?

1. 患者面部、唇部以及甲床的颜色从苍白转变为红润;

2. 通过触诊颈动脉,能够感知到患者颈动脉的搏动;

3. 明显可见胸廓有规律地起伏,患者自主呼吸得以恢复;

4. 患者瞳孔的直径由扩张状态转为缩小,对光反射存在。

若上述情况不出现,则应继续实施心肺复苏,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到来。

四、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心跳骤停?

1. 膳食营养均衡,避免烟酒。推荐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取粗粮,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控制钠、脂和糖的摄取。坚决提倡戒烟和限制饮酒,并要远离二手烟。

2. 维持规律生活及适当休息。建议避免频繁熬夜,减少长时间静坐,适度进行步行、慢跑等有氧运动,个体差异,需渐进递增,不得过度运动。

3.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积极控制相关指标。需重视血压、血糖、血脂及心电图的检测,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干预。

4. 对不适情况提高警觉性。特别是在清晨与夜间,尤其是饱餐后或运动时,如出现胸闷、气短、胸前区疼痛、大量出汗、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5. 关注温度差异,注意保暖。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高发季节。冬季需注意保暖,夏季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6. 情绪与突发心脏状况有紧密关联,维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和能有效减少突发状况的发生。

(柳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急诊科 黄明月)

--> 2023-09-18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07017.html 1 如何正确实施心肺复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