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儿童语言障碍的出现率约为17%,其中,3岁儿童为4%至7.5%,6岁儿童为3%至6%。影响孩子语言发育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智力发育迟缓、听力障碍、过早的屏幕暴露影响等。但是有一个原因容易被家长们忽略,究竟是什么呢?笔者来为您进行解答。
浩浩(化名)已经3岁2个月了,还不会说话,起初家长也不在意,觉得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说了。可是眼看着身边同龄孩子已会流利表达,而浩浩连“爸爸”“妈妈”都还不会叫,家长赶紧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医生了解到,浩浩自辅食添加起,家长就一直给浩浩吃粥、碎面、苹果泥等细软食物,浩浩至今都无法咀嚼米饭、小肉片等。另外浩浩经常流口水,常把衣服弄湿,家长每天都要给浩浩换好几条口水围兜。医生经过诊断后,浩浩确诊语言发育迟缓。
何为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
语言发育迟缓有什么信号
6个月龄时,宝贝听到声音没有转头、眨眼等反应,不会寻找声音来源;不会笑或叫出声。9个月龄时,宝贝对呼唤名字没有反应,不能明白简单手势;很少或没有咿呀发声。1岁时,宝贝听不懂任何词汇,不使用挥手或摇头等动作来交流。1岁3个月时,宝贝不能指出5个以上日常生活用品,或对“再见”“不”“坐下”等指令没有反应;不会使用爸爸、妈妈或其他任一词汇。1岁半时,宝贝不会指认身体部位,不会使用3个以上词汇。2岁时,宝贝不会执行两步指令,比如先刷牙,再洗脸;不会使用50个以上词汇。2岁半时,宝贝不会使用口头语言或使用点头、摇头来回应别人的提问;不会使用双词短语,不能明白简单的问题,比如“有没有”“要不要”“好不好”等。3岁时,宝贝不能理解介词、动词,不能理解三步指令,比如打开柜子,把鞋拿出来,然后穿上等;词汇量少于200个,不会使用简单句,比如“宝宝吃饭”“这是什么”等。
家长容易忽略的问题
事实上在发育行为专科门诊中,像浩浩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家长从给宝宝开始添加辅食起,就一直给孩子吃很柔软、很精细的食物,甚至将食物放进破壁机中处理好才给孩子吃,导致孩子到两三岁了还不会咀嚼块状的食物。殊不知过度精细的喂养,其实是在剥夺孩子锻炼咀嚼的机会,孩子的下颌、唇、舌及口面部肌肉均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长期如此可能导致孩子的口腔运动功能出现异常。而孩子在学习发音吐字时,是需要这些肌肉相互配合进行的。如果孩子的口腔运动能力整体落后,极有可能会影响其语言的输出。家长需警惕此类问题的发生。
家长应该怎么做
宝宝添加辅食后,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月龄以及口腔运动能力,有计划地给宝宝提供锻炼咀嚼的食物。当宝宝7个月至9个月时,家长可以给宝宝提供末状食物(细颗粒),如稠粥、烂面、肉末、菜末、饼干、馒头片等。当宝宝10个月至12个月时,可以提供碎食物(粗颗粒),如软面、软饭、碎菜、碎肉、蛋、鱼肉、水果等。家长不可因孩子未长出牙,而长期将食物剁碎、剪小。应给宝宝提供适当的、有嚼劲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宝宝磨合牙床,也利于宝宝牙齿萌出,并且还能提升宝宝的口腔运动能力,对宝宝的语言输出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1岁半到4岁半是儿童语言发展尤为迅速的时期,家长们应按时带孩子体检,细心观察孩子的各项发育情况。如果孩子存在语言发育迟缓的信号,请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咨询,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专业的干预和治疗,切莫相信所谓的“贵人语迟”。越早干预效果就越好。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梁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