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罗妙
10月9日下午1时30分,天气有些凉。江滨公园赵家井处,鱼峰区天马街道乐群社区的“90后”潘思森麻利地换好衣服、绑好浮漂,然后纵身下水,挥臂畅游。他在柳江里畅游了十多分钟后,回到岸边。“游得爽不爽?”记者问。“舒服!”他开心地回答。
“千江万江不如柳江。”潘思森很健谈,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在攀谈中,一名在柳江游泳的市民向他打招呼,得知他今年90岁了,不由得惊叹:“我以为你才70多岁呢!”
潘思森生长在来宾市农村,因屋前就有一条小河,他打小就会游泳。他说,自己年轻时坚持游泳锻炼,但因为工作忙,没得游畅快。退休后,他终于能够畅快地游泳了。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他几乎每天必游两次,每次游一个小时左右。随着年岁增大,到了75岁后,他减少了游泳次数,选择在5月至11月的下午、天气比较热的时候游泳。
“以前是从家里走路到南车渡码头,然后游到对岸,去青云菜市吃碗粉、买个菜,接着坐公交车回家。现在不能任性了,去游泳都是乘坐公交车,心情好就游个一公里,感觉累了就游几百米。”潘思森说,不管游多少米,每天能游一次,感觉身体特别有劲。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潘思森曾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因为长期坚持游泳,水性很好,曾救下3名溺水者。潘思森86岁的老伴黄秀英说,他坚持几十年游泳锻炼,没有“三高”和任何慢性病,连感冒发烧都很少。
听了老伴的话,潘思森说:“游泳虽然益处多多,但要谨记安全第一,最好是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