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璐露
在一个不锈钢碗中,米粉、酸笋、鸭脚、青菜等柳州螺蛳粉经典主料和配菜应有尽有,还有红油,看上去令人垂涎欲滴。但请注意,这是手工摆件,不是真的螺蛳粉!“煮”这碗“螺蛳粉”的是一名“85后”柳州姑娘张妍。10月10日,记者走近张妍,看她如何巧手“煮”粉。
做这些螺蛳粉的原材料是黏土和滴胶。张妍先将黏土捏出米粉、猪脚、酸笋、葱花、卤蛋等螺蛳粉经典主料和配菜的形状,再用工具轻点,耐心捏出“食材”的细节。随后,张妍逐一调色、上色。为追求形似、逼真,张妍还为摆件加满细节,“食材要等比例缩小,‘煮熟的青菜’是有点蔫的,‘煎蛋’要有焦焦的感觉,摆放的位置也要精心设计。”
为了体现“柳州味”,她还定制了具有柳州特色的不锈钢碗和“已消毒”的便签条,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柳州这碗“螺蛳粉”。
待“食材”“装碗”后,张妍便加入滴胶固定,随后用红色颜料加上一层“辣椒油”,使得整碗“螺蛳粉”红亮,看上去更加“秀色可餐”。干燥后,一个螺蛳粉摆件便大功告成了。
张妍表示,“食材”制作过程繁杂,因此,她都是分批制作螺蛳粉摆件,一批制作10至11碗,每批用时长达5天。制作完成后,她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这些栩栩如生的“螺蛳粉”,收获了不少好评,不少网友评论“细节做得太棒了”!
作为一名黏土手工爱好者,张妍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给本地和外地朋友“做有温度的柳州礼物”。“我还想做煮粉和凉拌粉,以更多我们本地的粉为元素制作新的文创作品。”张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