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李书厚 张捷
眼下将到晚稻收割期,一些稻穗却出现“空谷”现象。10月16日,市民兰先生向“柳报维权哥”(微信公众号:liubaoweiquan)反映,柳江区里高镇里高村一带晚稻出现不少白穗,这是怎么回事呢?记者对此进行走访了解。
分散式水稻受虫害面积约45亩
16日下午,记者与报料人兰先生前往里高村新村屯,在路边一片稻田里看到,不少稻穗出现白穗,呈干枯状,用手捏开稻壳发现里面并无米粒,有些稻田看上去有将近一半面积的稻穗出现了白穗。兰先生随意拔出几株稻谷查看,发现其根茎部有虫眼,秸秆内部被蛀空并残留有虫粪便。曾经在农业技术部门工作的兰先生认为,晚稻出现白穗是被钻心虫所害。
村民覃玉山说,近年来,村民种桑养蚕等经济作物比较多。除了水稻示范区,水稻种植比较分散,去年也发生了这样的虫害。
记者从柳江区里高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了解到,里高镇今年中晚稻种植面积为7611.5亩,预计产量2816.26吨,其中水稻示范片区水稻高产。针对群众反映部分分散水稻出现不同程度虫害问题,农业技术人员于10月16日到各村屯晚稻种植区开展相关病虫调查工作。经调查,里高镇果朗、里高、保仁等村屯确有部分晚稻遭受虫害,虫害程度高的达4.5%,平均3.25%(达到低发生级别),虫害面积约45亩,发生田块主要出现在晚稻、蚕桑混栽的小面积田垌。
多方面原因导致晚稻出现虫害
为何晚稻会出现虫害?多名村民反映,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没有做好虫情调查和虫情预测预报并指导村民杀虫,这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农户管理稻田不到位,以致错过杀虫时间,以及杀虫农药质量或用药方式有问题,也是原因之一。
对此,有农业技术人员认为,尽管区植保部门不断改进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手段,及时下发病虫害发生危害和防治技术的信息到镇政府、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但机构改革后,镇、村植保体系划归镇级政府管理,技术人员忙于协助完成各项繁杂工作,农业技术人员“非农化”现象突出,导致区植保部门相关信息往往难以到村、到户,这是当前植保体系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
柳江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有关负责人蓝启和认为,当前辖区水稻的钻蛀性害虫主要为非“迁飞性”虫类,该类单个害虫为害转株导致5株至8株稻谷形成白穗绝收。同时,该类害虫主要通过啃食稻秆基部取食,造成稻秆内部维管束中空断裂,叶面喷洒的农药无法通过维管束传输到达基部,根系和基本的营养水肥难以传输到达穗部满足稻谷灌浆需要,最终导致植株坏死,形成白穗。
多措并举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今年以来,柳江区农业执法及植保人员检查辖区农资经营网点时,重点检查群众反映防治钻蛀性害虫使用较多的农药,未发现违法违规情况。
记者采访获悉,里高镇农业部门将积极组织乡镇技术人员开展病虫防控培训,在保仁村、果郎村等村新建农作物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点4个,通过智能虫情测报灯、害虫性诱自动诱捕器、鼠情监测预警系统等新型监测设备采集病虫疫情消长动态各类数据,及时上传下达农作物重大病虫信息,进一步提高我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及科学防控能力。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荣华表示,晚稻出现虫害引起了农业部门高度重视,下一步将安排专员下到村屯,指导农户做好水稻虫害防治及虫源消灭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