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3年10月21日

“银龄互助”托起夕阳红

——关注我市出现的新型养老模式

冠小社区老年协会成员表演芦笙

柳星社区老年艺术团开展活动

○○全媒体记者 黄璐露 见习记者 覃林薇

在我市一些社区,互助养老正成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社区、农村,了解我市的“银龄互助”养老生活圈。

市区:

“老人社区”邻里守望相助

柳北区跃进街道柳星社区里生活着1050名老年人。“我们社区老人很多,是一个典型的‘老人社区’。”柳星社区相关负责人赖德佳说,在互助养老方面,他们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凝聚力。

柳星社区活动室不时会传出悠扬的乐声,老年艺术团的成员们有的在拉手风琴,有的跟着音乐节拍唱经典红歌,每个人都沉醉其中。“老人们经常聚在一起,用音乐给老年生活找乐子。”赖德佳说。

这个社区的老年人对老年邻居的生活很上心。68岁居民周运球的邻居患有重病,她时常上门帮邻居做饭、打扫卫生,还协助邻居去医院复查。她一帮就帮了两三年。“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我能帮就帮。”周运球说。

“社区里的老人大多是原柳州锌品厂的职工,不管以前认不认识,彼此间有一种天然的熟悉感、凝聚力,自然而然就聚在一起养老。”赖德佳说。

邻里守望相助是老年人互助养老的常用方式,平时出门遇到,他们相互将“出门看路”的提醒挂在嘴边,看到邻居提重物会主动去帮忙。在鱼峰区麒麟街道元江社区,65岁居民覃水连主动报名成为社区“红色调解员”,帮助社区调解邻里纠纷,保障老年人的权益。

农村:

“空巢”老人老有所乐

每晚,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冠洞村冠小社区广场上,广场舞、侗戏、多耶、芦笙等节目轮番上演,表演者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来自同一个协会——冠小社区老年协会。

“我们协会在2013年成立,现在有146名会员,70岁以上的成员有80多名,年龄最大的成员今年96岁了。”冠小社区老年协会会长杨如能介绍,成立老年协会的目的是把村里的“空巢”老人聚在一起,鼓励老人参加社区活动,帮助他们和社会建立积极的联系。

在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仍是主流,但互助养老模式也在农村地区逐渐兴起。“在村里形成一个互助养老的圈子,能让老人更有幸福感。”杨如能说,村里的老人时常聚集在一起,他们根据个人爱好组建了各种兴趣小组,比如舞蹈组、油茶制作工艺组、乐器组、棋艺组等,老人们在休闲娱乐中获得了精神慰藉。

专家:

“银龄互助”是有益探索

“目前社会上的养老模式有三种,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 广西科技大学社会学副研究员夏辛萍介绍。

对于社会出现的“银龄互助”养老模式,夏辛萍认为这是一种有益探索,“很多家庭能够投入到养老的资源有限,而在社区开展互助养老就可以调动低龄老人去帮助高龄老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养老的人力和物力问题。”

赖德佳也表示,在社区鼓励老年人互助养老,有利于提升老人们之间的凝聚力,老人们凝聚力强、互相关爱,也为社区开展养老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关心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夏辛萍建议公众加强对老年群体的重视,形成敬老、爱老、助老的新风尚。

--> 2023-10-21 ——关注我市出现的新型养老模式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09704.html 1 “银龄互助”托起夕阳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