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杏花
两名身穿汉服、手撑油纸伞的年轻女子,袅袅娜娜地轻移莲步,迈上长着斑驳青苔的石拱桥,在翠竹和绿树的光影下,喃喃细语,掩唇轻笑,兴之所至,翩翩起舞。此般人景相融,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千年之外,美不胜收。
横卧河道的单孔石拱桥下,幽绿的河水静静流淌,透着年代感的竹排栓静静地靠在码头边,是不是在等待有缘人撑篙乘渡?
逆流而上不过百余米,流水从高处飞落,形成一个落差两三米的瀑布,洁白水花飞溅下方深潭,不断冲刷嶙峋的岩石,遇到阻隔后回旋,流淌。一弯小小的溪流被因地制宜地截开,引到边上的小楼下,再流归河道。
此情此景,不正是古雅幽静的小桥流水人家!
这样的美景,无需走远,就在柳南区流山镇大桥屯,距离柳州市区30多公里,这里建设有农庄。一栋三层小楼临水而建,最佳赏景处当属一楼延伸到水面的木制平台,倚栏静坐,可仰望蓝天白云,可眺望远山苍翠,可平观绿色田野,可俯视流水飞瀑,是个涤荡心灵的好地方。
前些时候,钢城一批文人雅士相聚此地,举办一场“钢城雅集 古桥水韵”文学美术采风写生活动,古桥上的汉服美人就是脱下工装、换上云裳的钢城丽人。
她们向往大自然的美好,遂走入这片自然美景中,进行国风文化分享和交流,内容涵括文学、绘画、书法、摄影、歌舞等,大家真切感受山水文化的精彩,体验传统文化的精妙。
这一片静谧的美景也因为她们的到来变得生动起来。她们在古桥上,竹排静静等待着;她们在竹排上,飞瀑欢欣鼓动着;她们在飞瀑边,翠竹绿树又摇曳身姿召唤着……她们辗转流连,融入其中,忘乎所以。
桥上一牵牛走过的老汉停住脚步,他刚结束田间的劳作,正要跨越古桥归家。老人家笑眯眯地注视着桥上桥下的一切,注意到摄影师镜头转向他,于是配合地扬起手中细鞭,对准老牛,却只虚晃一鞭,不忍落到牛身上。末了,他笑着说:“古桥欢迎你们……”这一湾河水养育一方人,让这里的人和景都以最自然最和善的形态迎接外来的游客。
近年来,乡村旅游及休闲旅游需求大幅增长,国内一些学者甚至提出了“小康”+“健康”的双康旅游时代概念,乡村旅游利用本身的田园风光、自然景观及农业资源等便利条件,吸引很多城市居民到乡村开展休闲游活动,让人们享受到更清新的空气、观赏到更美丽的风景、品尝到更健康的食物,还能增进城乡交流,促进农民增收……
柳南区流山镇充分利用山清水秀、石拱古桥多的优势,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吸引远近游人无数,有效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大桥屯的单孔石拱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于2017年被政府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它与穿桥而过的绿水相偎相依,相辅相成,哺育了沿河两岸的乡民和田野,极大改善当时的交通条件,变摆渡过河为行走过河,更便于当地的生产发展。
如今,村村通公路,古桥的交通重要性不再明显,但它仍然巍然横跨水上,成为历史的见证。
置身古老的桥头,俯视静静的河水,我不禁想象着:这一湾河水不分昼夜地流淌,终有一日会与其他小河小溪交集,汇成大江大河,然后奔腾咆哮,千里跃进,归于大海。这正与我们无数龙城人投身到各个工作岗位,朝着建设龙城、发展龙城、辉耀龙城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