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全
日前,就四川恶犬咬伤女童一事,本报接连对我市市区现有不文明养犬现象、犬只登记政策未常态化、如何对不文明养犬进行规范管理等进行了报道(详见本报10月19日03版、25日03版、27日05版),引发读者和网友的关注。在我市农村地区,“任性”养狗的人不少,隐患也不少。因此,农村的狗患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农村也不应成为监管的盲区。
当下在农村,不少村民喜欢养狗来看家护院,一些人还好养体型大、性情凶悍的猛犬。由于村民防范意识不强,狗多处于散养状态,主人很少拴绳,加上一些人不重视给狗打疫苗,狗一旦发狂或被流浪疯狗咬伤,往往会攻击人类,造成严重后果。今年国庆节前,我市一乡镇就发生疯狗咬伤多人及猫,猫又咬伤人的事件,引发恐慌,该乡镇有关部门紧急在微信群里提醒群众注意防范,圈养或拴好家里的猫狗。
农村狗患还存在“治疗难”问题。村民一旦被疯狗咬伤,会背负沉重的医疗负担和心理负担。一是由于狗多是散养,很难找到狗主赔偿,伤者只能自掏腰包治疗,治疗费用动辄数千元;二是部分乡镇医疗机构没有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伤者得到县级及以上的医院处置,因路程远容易造成处置延误。
由于农村许多村民对狗患问题认识不足,犬只散、乱、多,犬只登记、狂犬病免疫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农村的狗患问题严重程度不亚于城市,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治理狗患还需法治“良药”,乡镇政府应加强对养狗村民的管理,要求依法登记及对狗进行圈养或拴绳,对狗患问题及时依法依规处置。
治理狗患关键在约束人的行为,建议乡镇政府以微信提示、悬挂横幅、进村入户等方式加大对狗患问题的宣传力度,向村民讲解规范养狗相关管理规定,普及注射狂犬病疫苗知识,增强村民文明养狗意识和安全意识,规范其行为,共同织密防范网。
同时,建议给予乡镇一级医疗机构一定的权限或完善他们的医疗设施设备,让被狗咬的村民就近就能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方便村民及时就医。
治理农村狗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久久为功齐抓共管,有关部门要多想办法、多出实招并形成合力,让村民自觉养成文明养犬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