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4年02月23日

春季应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有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高四大特点,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2020年心血管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脑血管病分别位列城市和农村居民全死因的第3位和第2位。

医疗气象学研究表明,春季是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尤以3、4月份变化最为突出。在此时段,心脑血管病人尤其是患病的老年人,由于脏器老化、机能衰退,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性差、抵抗力弱,容易引起高血压病情恶化,冠心病诱发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在春季尤其是3、4月份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一、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措施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和心理平衡,以及注意补充水分和保暖。

合理膳食。春季切忌盲目进补和暴饮暴食,要控制总热量摄入(20~30千卡/公斤体重/天),保持理想体重;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克,少食腌制食品;少食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增加粗纤维膳食,保持大便通畅。

戒烟限酒。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吸烟年限、数量、剂量、吸烟起始年龄成正相关;被动吸烟同样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死亡风险。此外,过量饮酒也会显著增加血压水平、脑卒中的发生和死亡风险。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尤其患病者应主动戒烟。建议成年人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毫升、葡萄酒150毫升、38°白酒50毫升。

适量运动。早晨气温和空气含氧量低,不适宜晨练。中老年人最好在上午9-10点后锻炼,多晒太阳可促进钙质合成和吸收。把握好运动强度,以身体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每周运动3~5天。

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平衡、精神愉悦、睡眠充足,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心脑血管意外很可能发生在一次争吵后,牢记退一步海阔天空,保持平常心。

补充水分。以少量、多次、缓饮为佳,以温开水为宜。保证每天半斤水果和1~2斤蔬菜,进餐时有汤和粥类。

注意保暖。建议室内温度控制在18℃~24℃。春季外出时穿戴围巾、帽子及方便穿脱的开衫、马甲,及时增减衣物,忌锻炼后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

二、积极做好疾病预防

1.预防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应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建议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

2.监测和管理心脑血管疾病的可控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的可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与肥胖,建议按时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如调整生活方式后仍不能改善,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药,并达到控制目标。

3.及时识别心脑血管疾病的先兆症状,越早救治越多获益。早期脑卒中常见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者麻木,说话不清或听不懂别人讲话,视物旋转、站立不稳,一过性视力障碍、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症状逐渐加重或持续,伴有恶心、呕吐。若出现以上情况,应将患者仰卧平躺,不要枕头,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暖。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到达医院。抓住4小时的黄金抢救时间窗,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可大幅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部位(心前区、胸骨后、剑突下、左肩等)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长、程度重,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应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保持室内安静和空气流通。有条件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患者步行去医院。

患病不可怕,警惕发病更重要。春季由寒转暖、气温变化大,希望大家保持乐观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及时识别和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的先兆症状,安度春季。

(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促所 刘芸)

--> 2024-02-23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19440.html 1 春季应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