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4年03月07日

柳城县博物馆进行保护性考古挖掘发现“三孔土砖灶”遗址

系土法熬煮红糖所用?

发掘土砖灶现场。

碎瓷片上印有“囍”字。

○○全媒体记者 李书厚

通讯员 汤晓逵

晚报讯 柳城县不仅盛产甘蔗,在制糖方面也有悠久历史。3月1日,记者从柳城县博物馆(柳城县文物保护中心)获悉,今年1月,相关部门在对柳城县龙头镇明石桥屯的柳城县不可移动文物明石桥遗址进行保护性考古发掘时,就发现了一处年代约为清末的“三孔土砖灶”遗址,疑为当时土法熬制红糖所用。

明石桥遗址位于融江边,保护面积约6万平方米。今年1月,为配合高速公路(罗城经柳城至鹿寨段)项目工程施工,柳城县博物馆(柳城县文物保护中心)协调落实对该处遗址的一小部分区域进行保护性考古发掘。

“甘蔗地下接连探出红砖,我们就觉得下面应该有东西。”柳城县博物馆(柳城县文物保护中心)馆长、主任廖桂引告诉记者,他们用洛阳铲在对一块甘蔗地进行勘探时接连探出红砖,还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于是决定将该处设为一处探方进行发掘。

“挖掘半米多深就发现了这个灶,当时大家都非常兴奋。”廖桂引表示,当考古人员对甘蔗地表层半米多深的泥土进行清理时,慢慢呈现出一个长约6米、宽约3米的土砖灶,灶的主体用红砖和灰黑泥砌造,整座灶由柴草间、灶口、灶膛、排烟道四个部分组成,灶尾部外侧有一处柱基槽和一处罐槽,其中灶膛为三个大小不一、连成一字的圆形灶膛,从起火口往后分别是大灶膛(直径约80厘米,深约80厘米)、中灶膛(直径约60厘米,深约60厘米)和小灶膛(直径约40厘米,深约40厘米)。

在灶膛和柴草间,考古人员发现遗留有黑色柴草炭灰。在灶内与周边发掘时,还采集到大量陶罐碎片及少量石器、瓷片和残断青砖,其中在一块碎瓷片上印有“囍”等字样。

廖桂引认为,从探沟布局和结构及现场发掘的实物等可判断,该三孔土砖灶建设年代约为清末。结合周边村民称该区域以前有土法制作红糖的历史,可初步判断,该三孔土砖灶应为当时用于土法熬制红糖。大灶膛应是用大火熬刚榨好的糖汁,中灶膛和小灶膛是逐步用小火和文火熬煮黏稠的糖浆,而陶罐则用于盛装熬煮好的红糖浆进行冷却。该三孔土砖灶的发现,对于研究柳城县蔗糖生产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 2024-03-07 柳城县博物馆进行保护性考古挖掘发现“三孔土砖灶”遗址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20191.html 1 系土法熬煮红糖所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