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庄子莹
“医生,我家孩子已经3岁了还不时流口水,这正常吗?”一直以来,睿睿(化名)的家人都认为,宝宝长牙时流口水是正常的,因此并未干预过;但睿睿3岁后,流口水现象还没得到改善,平时发音吐字也出现含糊不清的情况。孩子总流口水是一种病吗?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带着疑惑,近日,家长带睿睿到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咨询就诊。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主治医师林菲表示,流口水的专业名称为“流涎”,是因涎腺分泌旺盛或吞咽障碍等造成唾液溢出口角,或者吞咽、外吐频繁不适的一组综合征。流涎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分为生理性流涎和病理性流涎两种:前者是因食物刺激、乳牙萌生等因素引起,随着口部运动功能提高,流口水的现象会慢慢消失;后者则是由于口咽部炎症、呼吸道感染、神经系统类疾病和体位异常等疾病,导致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口水外流。
该院专科医生检查后,发现睿睿存在中度吞咽障碍,经过规范的康复干预,睿睿吞咽功能得到了改善,流口水的现象也逐渐减少。“孩子长期流口水需要引起家长们重视,可能存在摄食吞咽功能及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如果唾液呈酸性,长期流口水可刺激口周甚至颈部及前胸部皮肤,引起皮肤发红、糜烂甚至感染。”此外,年龄较大的孩子长期流口水还可能导致孩子遭受歧视,使他们感到孤独、沮丧和压抑,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0.5岁至3岁是孩子口腔发育的关键期,家长们可以合理搭配,帮助孩子均衡饮食,少吃刺激性食物,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林菲建议,如果孩子出现异常流涎的情况,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