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伤暑分阴阳
盛夏酷暑,气候多炎热潮湿,如果此时身体对炎热的气候不能适应,散热机能发生障碍,就容易发生中暑,中医称之为“伤暑”。中医的伤暑又分为“阳暑”和“阴暑”。
“阳暑”也就是西医概念中的“中暑”,是指在高温、烈日的环境中因劳动、工作时间过长,感受暑热而引起的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等症状。这种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是不适于用藿香正气水(液、滴丸)来治疗的,可用张仲景的白虎汤或西瓜、绿豆汤等清热解暑。
“阴暑”则是在夏日炎炎之时,因过于避热贪凉而引起的中暑。夏季由于暑热湿盛,汗液大泄,肌肤毛孔开放、腠理疏松,机体本身就容易受风邪和湿邪的侵袭,若此时过于避热趋凉,如久居于空调房间内,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夜间露宿室外,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进食大量的冰镇饮料、冰镇西瓜等,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出现恶寒头痛、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口渴咽干、四肢酸痛、胸闷恶心、呕吐腹泻等一系列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阴暑”。
二、藿香正气水的“真面目”
藿香正气成方源于北宋时期的《太平惠民和济局方》中的“藿香正气散”,由藿香、 紫苏、白芷、桔梗、陈皮、厚朴、大腹皮、半夏曲、白术、茯苓、甘草组成。
从这些组成成分可以看出,该方的主要作用为芳香化浊、散寒解表、疏畅气机,调理胃肠功能,因此适用于治疗寒湿困脾、气机不利之症。原书中记录为“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
对于阴暑证候的中暑患者,由于其病机为寒邪闭遏,用藿香正气水治疗较为适宜。但如果是阳暑证候的患者,由于其病机为暑热内盛,则不宜使用藿香正气水治疗。因此,在使用藿香正气水治疗中暑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候进行判断。
三、中暑的鉴别诊断
中暑的鉴别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
阴暑证候的患者多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酸楚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腻滑。
阳暑证候的患者多表现为高热、头晕、恶心呕吐、口渴喜饮等症状,舌质红苔黄燥。
此外,还需要与感冒、食物中毒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例如感冒也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但通常伴随着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食物中毒则通常伴随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四、藿香正气水服用注意事项
1.不能与某些药物同服
在服用一些抗菌药、降糖药、抗抑郁药等药物时,避免服用藿香正气水。
头孢类药物遇到藿香正气水中的乙醇,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气短多汗、头昏头痛、呕吐、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甚至还出现休克和意识障碍。
也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严重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
2.服药后过20分钟再开车
藿香正气水制作时是将十味中药用40%-50%的乙醇做溶剂静置、过滤、灌装,“藿香正气水所含的乙醇浓度相当于40℃的酒”。
喝了藿香正气水后,会有酒精短暂停留在口腔内,但几分钟之后就会挥发掉。建议刚喝过藿香正气水的司机,最好过20分钟后再驾驶车辆。
3.酒精过敏者慎用
藿香正气水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加入了不少防腐剂和酒精等辅料,有过敏体质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7岁以下的小孩最好不要擅自服用,而外用时3岁以内的儿童也不太适宜。
4.老人、孕妇、儿童等不适合喝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酒精含量较高,同时药效也比较迅猛,不适合老人、孕妇、儿童等体质较弱的人群。所以,当老人、儿童等出现暑湿感冒时,应慎用藿香正气水。尤其是孕妇,藿香正气水含有大量的中药成分,其中的藿香、陈皮、厚朴等芳香物质具有行气之效,喝了很可能引起流产。
(柳州市柳北区沙塘镇中心卫生院药剂科 何丽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