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可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其临床症候持续超过24小时。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占脑卒中的85%。如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症候持续时间<24小时,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血管出血所致,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15%。
脑卒中的预警信号有哪些
当家人或身边的人突然出现下面任何一种情况的时候,就应该高度怀疑脑卒中。脑卒中的预警信号可以通俗地概括为5S(Sudden)表现:
1.突然嘴歪斜、流口水,胳膊、腿活动不灵便;
2.突然说话不清晰、不会说话或不能理解别人的话,意识不清楚;
3.突然头晕、走路不稳、摔倒;
4.突然单眼或双眼失明;
5.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
脑卒中的现场急救处理
第一步:判断患者神志及意识,提问简单问题,如患者自己的姓名;测试患者四肢活动程度,记录好发病时间,立即拨打120,询问并听从医生指导进行相关处理。
第二步:如患者神志清醒,要注意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宜保持镇静,切勿慌乱,不要悲哭或呼唤患者,避免造成患者的心理压力。
第三步:患者取仰卧位,头肩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流堵塞气道造成窒息。如果患者口鼻中有异物,应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第四步:解开患者领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取出。可不垫枕头或将小枕垫于患者肩下,使下颌略微仰起,保持呼吸道通畅。
第五步:有条件者可吸氧,切忌盲目给患者喂水或服药。
第六步:特殊情况下,若要自行搬运患者,应2人至3人同时用力,一人托住患者头部和肩部,避免头部受到过分震动或扭曲;另一人托住患者的背部和腰部;如果还有一人,托起患者臀部和腿,三人一起平抬患者移至硬木板床或担架上。
第七步:带上患者的身份证、医保本及平时服用的药物,收拾简单的生活用品,等候救护车。
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酒精摄入、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心理因素,以及其他一些不良习惯都是引起脑卒中易发的原因,同时年龄增长也会导致脑卒中发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防治脑卒中。
预防脑卒中复发的注意事项
对于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预防脑卒中的复发是关键。首次脑卒中后6个月内是脑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所以在脑卒中首次发病后,有必要尽早采取措施,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针对病因采取干预手段: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均是临床常用于治疗脑卒中的手段,以预防脑卒中的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根据病因分型主要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病因型、不明原因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需要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进行血管评估,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心源性栓塞的患者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可能需要抗凝治疗;小动脉闭塞的患者可能需要一定阶段的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其他少见原因引发的脑卒中(感染性、免疫性、非免疫性血管病及血液病、遗传性血管病变等)需要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才能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再发。研究表明,复发性脑卒中的后遗症及肢体残障程度可能会比第一次严重。
高血压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的第一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加快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血压过高和过低都可能增加脑卒中复发的危险。为了预防脑卒中复发,高血压患者应规律用药,谨慎停药,突然停服降压药可引起血压骤升;也要避免血压过低而促发脑动脉血栓的形成。饮食上注意限盐、控制体重、适当进行有氧运动等。
(柳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梁议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