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这个看似陌生而神秘的科室,实际上在每家医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患者可能从未踏入过这个科室,甚至对它的存在都一无所知,但病理科的工作却是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病理科的工作主要是处理从患者体内获取的各种器官、组织、细胞和体液标本,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流程,将其制作成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薄片。病理科医生会仔细观察这些薄片,判断其中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类型。简而言之,病理科的工作就是在成千上万个组织细胞中找出潜在的“问题细胞”。
常见的病理检查有哪些
病理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即使在各种辅助检查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病理检查仍然是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替代的。只有获得了病理报告,临床医生才能明确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常见的病理检查包括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子病理检查。
1. 细胞学检查。主要是通过组织器官表面自然脱落或细针穿刺获得组织细胞,并将其制成切片或刷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从而明确病变性质。例如:宫颈刷片可以筛查出宫颈癌前病变,甲状腺肿块穿刺可以明确是否是甲状腺癌。
2. 组织病理检查。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获取肿物、组织或器官,通过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染色等十余个步骤,费时2天至3天将其制成切片。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从而给予明确的疾病诊断。切除皮肤表面的痣,手术切除肠、子宫等,都需要进行组织病理检查。
3.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主要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对组织和细胞内的特定抗原或抗体进行定位、定性检测,从而辅助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在判断肿瘤原发、转移及肿瘤分类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在组织病理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需加做免疫组化检查,以指导下一步的诊疗。
4. 分子病理检查。主要是从基因水平检测细胞和组织的分子遗传学变化,以协助病理诊断和分型、指导靶向治疗、预测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等。例如:对乳腺癌患者做分子病理检查,不仅可以初步判断预后,还可以明确治疗方向,对药物的选择起指导作用。
病理检查报告单的解读
一份病理检查报告单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 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住院号或门诊号、送检科室、送检日期等。其中,病理号是每个患者标本的唯一号码,标本制成的蜡块和切片上只会标注病理编号,不会标注姓名,此编号对应的组织蜡块和切片会长期保存于病理科。
2. 肉眼所见描述。即送检标本大体样貌,它描述了取材标本的大小、形状、颜色、有无肿瘤以及肿瘤的大小、切面、颜色、质地等关键信息,如大标本还会有组织关系、切缘、距离等。
3. 显微镜下所见图像。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医生更直观地了解病变的特点。
4. 病理诊断。这是看病理报告最重要的内容,病理科医生会给出一个专业性的诊断意见,包括是否是良性病变、显微镜下所见图像的解读、是否为肿瘤、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等。如果肿瘤是恶性的,病理科医生会根据对切片的观察,确定该恶性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切缘是否干净、有无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等。有时诊断不明确或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相符时,还会建议做进一步辅助诊断或指导治疗。
当然,要读懂、读透病理报告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患者个体情况不同,标本情况不同,病理报告涉及的信息也不尽相同。在解读病理报告时,需要注意避免两种极端情况:一是忽视病理报告单中的信息,认为自己的病情并不严重,从而可能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二是过度解读病理报告单,将轻微的病变视为严重的疾病,导致不必要的恐慌和过度治疗。
因此提醒各位患者朋友,拿到病理报告单后,可以先初步了解病理诊断,但最终的解读、评估和处理还是需要专业医生来指导和说明。医生会根据病理报告单中的信息,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解读和建议。
(柳州市工人医院病理科 谭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