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4年07月01日

正确认识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婴儿和儿童死亡率,它给健康带来的益处可以延续到成人期。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儿科学会(AAP)等均推荐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已被证明对婴儿及母亲的健康均有益处,是儿童生存、营养、发展的健康基石。

对婴幼儿,母乳不仅营养丰富,还可提供参与促进生长和认知发育的生物活性物质。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有助于降低婴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牙齿错颌畸形,并可降低成年期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对母亲,母乳喂养可降低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的风险,延长生育间隔。

母乳喂养的特点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喂养的首选方式,母乳是满足婴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天然最好食物,对婴儿的健康生长发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健康的母亲可提供足月儿正常生长到6个月所需要的营养素、能量、液体量。母乳喂养不仅供给婴儿营养,同时还提供一些可供婴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如脂肪酶、SIgA等。

母乳各期分类及主要成分

1. 初乳:指母亲产后最初5天至7天内分泌的乳汁,量较少,每日约为15毫升至45毫升;质稠,色微黄,比重高。初乳含脂肪较少而蛋白质较多(特别是分泌型IgA),初乳中维生素A、牛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颇丰富,并含有初乳小球(充满脂肪颗粒的巨噬细胞及其他免疫活性细胞),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抗感染能力十分重要。

2. 过渡乳:指母亲产后7天至15天分泌的乳汁,含蛋白质量逐渐减少,而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加,系初乳向成熟乳的过渡。

3. 成熟乳:指母亲产后14天后分泌的乳汁,乳汁产量渐增,脂肪含量上升而蛋白质含量下降。

母乳营养丰富的表现

1. 母乳营养生物效价高,易被婴儿利用。母乳含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宜,所含酪蛋白为β-酪蛋白,含磷少,凝块小;所含白蛋白为乳清蛋白,促乳糖蛋白形成;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比例为1:4,与牛乳(4:1)有明显差别,易被消化吸收。母乳中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能量)产能比例适宜,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产生过敏。母乳中乙型乳糖(β-双糖)含量丰富,利于脑发育;利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生长,并产生B族维生素;利于促进肠蠕动。

2. 母乳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初乳中更高,有利于脑发育。母乳的脂肪酶使脂肪颗粒易于消化吸收。

3. 母乳中电解质浓度低、蛋白质分子小,适宜婴儿不成熟的肾发育水平。

4. 母乳中的矿物质易被婴儿吸收,如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当(2:1),含乳糖多,钙吸收好,对防治佝偻病有一定作用。

母乳具有多种生物作用

1. 缓冲力小。母乳PH值为3.6,对酸碱的缓冲力小,不影响胃液酸度,有利于酶发挥作用。

2. 含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营养性被动免疫)。初乳含丰富的SIgA,早产儿母乳乳汁的SIgA高于足月儿。SIgA在胃中稳定,不被消化,可在肠道发挥作用。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初乳中更多,其中85%-90%为巨噬细胞,10%-15%为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母乳中的催乳素也是一种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活性物质,可促进新生儿免疫功能的成熟。母乳含较多乳铁蛋白,初乳中含量更丰富(可达1741mg/L),乳铁蛋白是重要的非特异性防御因子。母乳中的溶菌酶能水解革兰阳性菌胞壁中的乙酰基多糖,使之破坏并增强抗体的杀菌效能。母乳的补体及双歧因子含量也远远多于牛乳,后者能促进双歧杆菌生长。低聚糖是母乳所特有的,低聚糖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黏附抗体的结构相似,可阻止细菌黏附于肠黏膜,促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生长。

3. 生长调节因子。母乳中含生长调节因子(一组对细胞增殖、发育有重要作用的因子),如牛磺酸、激素样蛋白(上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以及某些酶和干扰素。

母乳喂养还有经济、方便、温度适宜、有利于婴儿心理健康的优点。母亲哺乳可加快产后子宫复原,减少再受孕的机会。

母乳的不足之处

1. 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母乳喂养的婴儿应补充维生素D,并鼓励家长让婴儿出生后尽早进行户外活动,促进光照合成维生素D。

2. 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较低,鼓励母亲合理膳食、多吃蔬菜及水果,并适当补充维生素K,以提高乳汁中维生素K的含量;亦可通过定期给予婴儿补充维生素K,以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等相关疾病。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廖贻雨)

--> 2024-07-01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26727.html 1 正确认识母乳喂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