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李斌
晚报讯 如何保留城市“烟火气”,在摊贩生计、群众需求和市容秩序三者之间寻找平衡点,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管理智慧。日前,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获悉,我市城管部门积极探索城市精细化治理新格局,围绕市容秩序提升、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在市区范围内因地制宜设置便民疏导点46处,可容纳摊位约3800个,保留“烟火气”,便民又利民。
潭中高架桥底有多个住宅小区进出口,每天通行的市民很多,也因此吸引不少流动摊贩聚集。为了降低“马路市场”对交通以及市民的影响,柳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采取“疏堵结合”的措施,在此设立便民疏导点,通过引商入市,引导摊贩文明经营。前不久,便民疏导点的活动遮阳棚出现老化破损,该局执法人员还对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为商户更换新式遮阳棚。
“进入潭中中路便民疏导点摆摊后,生意比以前游商时好很多,摊位费也不贵,每天产生的垃圾都是我们自己清理,不影响周边环境。”摊主李女士说。
无独有偶,在景观路的人行道上,长期有理发商家占道经营,既有损市容也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经过实地走访,柳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街道、社区、第三方服务公司在此开设理发便民疏导点,按照“八统一”的规定进行管理,让疏导点既能满足民生需求,又能保证市容环境整洁有序。
近年来,我市城管部门加快落实便民疏导点设置、门店外摆划线管理、商家占道促销行为有序放开等多项便民利民措施,规范管理秩序,提升城市形象。
“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影响行人、车辆正常通行,不违反环境保护规定,不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城管部门积极支持我市小摊小店发展。”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执法人员在日常城市管理过程中坚持柔性执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影响范围较小、能立即改正的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以教育劝导为主。截至目前,市区范围内有便民疏导点46处,摊位约3800个,门前划线临街小店1200余家。
除此之外,我市还不断完善夜市摊点管理,点亮柳州夜间经济。目前,四大主城区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夜市规模,如风情港民生夜市、胜利烧烤城、窑埠古镇商圈等,通过繁荣夜间特色美食消费,提升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