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4年07月05日

分子病理检测之荧光原位杂交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病理学领域中除了传统的常规病理技术以外,分子病理技术在疾病的辅助诊断、指导治疗、预后判断等流程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说到分子病理技术,就要提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什么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它的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简称“FISH”)是一项分子病理检测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在细胞或组织切片上的核酸分子上直接观察到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特定核酸序列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FISH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上的靶标核酸序列进行特异性结合。在探针与靶标序列结合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并分析荧光信号的分布和强度,从而获得有关靶标核酸序列的信息。

FISH技术在医学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检测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以及基因表达水平等。在癌症诊断中,可以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扩增、缺失或重排等变异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此外,FISH技术还可以用于观察细胞周期、监测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作用

FISH技术可检测多种样本类型,包括组织学和细胞学样本,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如果需要使用有明确作用靶点的靶向药物,需要进行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不得在未做相关检查的情况下盲目用药。如检测出HER2基因扩增的乳腺癌患者可靶向用药赫赛汀,检测出NTRK基因融合的实体瘤患者可靶向用药恩曲替尼或拉罗替尼等。

FISH技术还用于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理诊断时,已经做了形态学和相关免疫组化的病理检测,但是病理医生还是没有办法完全确认是否为某一肿瘤,这时候便可通过使用FISH技术中的相关探针的检测来辅助确诊。如MDM2基因扩增可用于辅助诊断高分化脂肪肉瘤,帮助鉴别去分化脂肪肉瘤、高分化骨肉瘤在骨肿瘤与良性或反应性骨病变;EWSR1基因断裂可用于辅助诊断尤文肉瘤及黏液脂肪肉瘤,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透明细胞肉瘤等。

此外,FISH检测还能够预测疾病预后,如HER2基因扩增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相关;大B细胞淋巴瘤中,MYC与BCL2同时断裂重排为双打击淋巴瘤,预后差;神经母细胞瘤N-MYC扩增者,预后差。

常用的探针检测

绿色和红色是目前FISH检测常用的探针荧光素标记颜色。

FISH的探针类型大致可分为着丝粒探针和位点特异性探针,位点特异性探针又分为计数探针、融合探针与分离探针。各类探针检测结果对应的则是染色体或基因的扩增、缺失、融合、断裂等。

计数探针是通过标记一段特异性的DNA片段,然后数信号的数量,从而判断染色体或基因状态,由于正常人的染色体是二倍体,那么正常人的检测信号就是两个。排除影响后,当信号多于两个或者少于两个,便可判断染色体或者基因发生了异常(扩增或缺失)。

融合探针与分离探针是基因有时候会在某些位置断开,运用不同颜色荧光素标记断裂点两端特异性的DNA片段,通过信号点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发生了融合或分离。基因没有发生重排时,探针标记的红绿信号因相隔距离太近而肉眼观察呈现黄色;如果发生断裂,则形成信号原始的颜色(单独的红或绿,或者分离的红绿信号)。

此外,此类探针同样能够提示数目异常(如多倍体)。在荧光显微镜下,通过不同颜色的荧光通道观察细胞核内不同探针标记的位置,各层通道图片叠加后就可用于判读是否发生基因变异从而出具诊断结果。

FISH检测技术具有安全、快速、灵敏度高等优势,且探针保存时间较长,使用多色标记,简单直观。在肿瘤的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以及判断预后等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探针不断面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能够为更多疾病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判断预后、指导临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柳州市工人医院病理科 谭凌峰)

--> 2024-07-05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27058.html 1 分子病理检测之荧光原位杂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