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4年07月06日

糖尿病足重在预防

根据2021年全球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数据,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数为5.37亿,我国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约有1.4亿。糖尿病的严重危害主要来自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多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有关数据,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截肢患者比例高达22%,全球每20秒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截肢。此外,糖尿病截肢患者生存率较低,3年内的累积死亡率接近50%,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甚至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糖尿病足重在预防。

一、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的最新定义是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出现与下肢神经病变和(或)外周动脉病变相关的足踝部以远组织感染、溃疡或破坏。

发生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1)糖尿病神经病变:足部感觉减退或缺失,对外界的机械压力或损伤不敏感,不能及时采取保护措施,肌肉挛缩导致足部畸形,足底压力改变产生压力性溃疡,排汗异常引起脚部皮肤干燥、剥落、破裂,细菌容易入侵;(2)糖尿病血管病变:血管狭窄甚至闭塞,下肢血流量减少,足部远端组织缺氧、营养供给不足,损伤后不易修复,同时加重神经病变;(3)感染:可以加重糖尿病足的病变,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截肢的重要因素。

二、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1.神经病变表现

足部皮肤干燥、无汗,有皲裂、胼胝体形成,下肢肢端麻木,有针刺样疼痛、烧灼感、蚁爬蚁咬感,感觉减退或缺失、呈袜套样改变,行走时有脚踩棉花感,下肢肌肉萎缩、足部畸形等。

2.下肢血管病变表现

足部皮温降低、皮肤色素沉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合并有下肢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下肢麻木无力,以致跛行,但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再次行走后上症反复),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静息痛(肢体在静止状态下的疼痛)。

当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进一步加重后,趾端出现坏疽,足跟或跖趾关节受压部位出现溃疡,部分患者合并细菌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

三、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

1.控制血糖:长期良好且平稳的血糖控制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风险。饮食调节,适当运动,规律用药,当血糖控制不佳时,及时咨询内分泌科专科医生,寻求帮助。

2.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日常监测血压、定期复查血脂情况,必要时配合药物进行降压和降脂治疗。

3.戒烟:吸烟可导致下肢血管收缩,长期吸烟诱发、加重下肢动脉病变,并会导致血栓的形成,引发糖尿病足。

4.定期进行下肢血管与神经病变的评估:到内分泌科专科就诊,每年进行全面的足部检查,评估目前是否有神经病变和下肢血管病变,以确定是否存在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识别。

5.足部护理:应注意保护好足部皮肤,每天检查双足,特别是脚趾之间,查看是否有割伤、肿胀或水泡,如果看不到足底部,可以使用镜子或求助家人。日常洗脚时水温不超过37℃(使用温度计探温,而不是依靠手足来感觉),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洗脚后用柔软洁净的毛巾擦干(尤其是趾间),可适当使用保湿乳液等保持足部皮肤湿润、防止皮肤干裂,及时修剪趾甲、处理嵌甲(由专业人员进行),趾甲不要剪得太短,不要太靠近皮肤,一般剪到与趾尖同一个水平线就可以了。剪完趾甲后要轻轻磨平磨光滑,以免足部被尖利的趾甲碰破碰伤。积极治疗胼胝、足部真菌感染、足疣状突起、水疱和趾甲畸形等各种足溃疡前兆病变。

6.日常注意事项:不建议长时间步行,切不可光脚走路,以免踩到尖锐之物如石子、沙砾、钉子等损伤皮肤。选鞋时尽量选择鞋头比较宽松、尺码合适、穿着舒适且透气良好的鞋子,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异物,建议不要穿露出脚部皮肤的凉鞋或者拖鞋,避免皮肤裸露在外碰伤。袜子应宽松透气、袜口不宜过紧,浅色为宜,以便及时发现伤口出血等情况。冬季应注意下肢保暖,取暖时谨慎使用取暖器、电热毯、热水袋等,避免近距离或直接接触皮肤,避免对足部皮肤造成热损伤。当足部皮肤开始出现小伤口时应重视,如不能立即就诊,可先用茂康碘清洁,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减少局部皮肤摩擦,然后尽快去医院就诊,让专业医师评估病情。

糖尿病足重在预防,不要等到发生甚至严重了才去重视,如果发生了应积极地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以免延误治疗时机而导致不可挽回的结果。

(柳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赖璐华)

--> 2024-07-06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27111.html 1 糖尿病足重在预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