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夜尿频繁看似小事,却困扰了一部分人。日常生活中频繁上厕所,导致一些患者变得不敢外出、减少饮水,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如果发生了尿频、尿急的情况,那么很可能是患上了膀胱过度活动症(OAB)。该病症以尿急(或伴有急迫性尿失禁)为主要特征,尿频和夜尿为主要伴随症状,且不存在尿路感染或其他的尿路病理性改变。尿频通常指日间排尿次数超过7次,夜尿指夜间睡眠期间排尿次数超过2次。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行为疗法加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最为常见的综合治疗方案。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的目的是通过非药物治疗的方法改善症状,并维持疗效的长期稳定。行为疗法主要有改变生活方式、膀胱功能训练、盆底肌训练等。
1. 改变生活方式
改变生活方式和改善不良习惯能有效缓解轻中度膀胱过度活动症,如戒烟、减重、进行有氧运动、控制液体摄入量、调整所摄入液体的种类(减少饮用浓茶、咖啡、碳酸饮料和酒等)。
2. 膀胱功能训练(BT)
通过膀胱再训练,进行行为矫正来恢复膀胱的控制力,增强对排尿反射的抑制来缓解症状。对于膀胱实际容量正常的患者,有尿意时适当推迟一段时间再排尿,从而缓慢增加膀胱容量,降低膀胱兴奋性。具体操作为:有尿意时不立即去卫生间排尿,可快速有力地收缩盆底肌5次至10次,制止超负荷刺激持续向大脑传递,积极主动地控制住尿急的状况。随着症状的缓解,每次逐步增加15分钟至30分钟的间隔时间,努力使排尿间隔时间延长至2小时至4小时。膀胱功能训练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但仍建议由专业的医疗人员指导后再开始练习,而且需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不能期望几次间断的练习就会产生明显效果,刚开始膀胱功能训练时也不能将期望值定得过高,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持续的训练有助于达到疗效。症状严重或训练后没有改善的患者,可以根据医生诊治配合其他方式综合治疗。
3. 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
盆底肌训练是一种抑制盆底反射、减少逼尿肌收缩的治疗方法,能够减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的发作。盆底肌训练的关键在于掌握盆底肌的收缩运动,并学会准确控制盆底肌,做凯格尔运动时注意避免腹部、臀部、大腿用力。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如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和肾上腺β受体激动剂(如米拉贝隆)。
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对患者排尿次数、平均排尿量、尿急发作和排尿频率等症状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是最广泛使用的急迫性尿失禁治疗药物。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和肾上腺β受体激动剂都是通过不同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发挥作用。药物治疗联合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可在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减少60%的尿急和排尿次数,是高效的联合治疗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其他治疗方法
1. 骶神经磁刺激
磁刺激是一项非侵入性刺激神经系统的新技术,具有激活深部神经结构的作用。磁刺激是经典物理原理的新应用,变化的磁场会引起场内的电子流。该电流具有诱导神经轴突去极化的作用,进而引发神经冲动的传导,随后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相应肌纤维去极化和收缩。神经去极化引起肌肉活动的反复激活,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变盆底肌群的活动。磁刺激作为一种无创、无痛的新型神经电生理技术,即使透过骨质结构电流仍不减弱,能刺激到不易到达的深层组织,具有穿透力较强、操作简便、患者接受度普遍较高等优势。
2. 中医治疗
服用中药、针灸、艾灸等均对膀胱过度活动症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少见,应用前景良好。
3. 有创治疗
有创治疗主要包括注射A型肉毒素、膀胱灌注、神经调节等。由于有创治疗的费用高、创伤性大,治疗指南将其列为三线治疗,常用于难治性OAB。
(柳州市人民医院妇科 农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