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对一切总是充满了好奇与探索,没有安全意识或者安全意识很弱,发现新鲜的、喜欢的东西总喜欢用嘴巴来尝尝它的味道。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小物件,却可能成为危害孩子安全的“隐形杀手”——那就是儿童气道(管)异物。
一、什么是气道异物?
气道异物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异物进入气道,造成气道阻塞或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常见的异物有花生、瓜子、果冻、坚果、豆类、骨头等。该病起病急、病情重,甚至可危及生命,是儿童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尽早诊断和取出异物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二、病因
1. 婴幼儿牙齿发育不全:婴幼儿因牙齿发育不全不能细嚼食物,加上咳嗽反射不健全,每遇啼哭、欢笑、惊吓时会突然吸气,稍有不慎即可将异物吸入呼吸道。
2. 儿童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比如口含玩具、时不时大哭大笑等。
3. 异物本身光滑、体小质轻,如瓜子、花生米、豆类、小橡皮盖、塑料管帽套等,均易吸入呼吸道。
三、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发生气道异物
当孩子突然出现剧烈呛咳、短暂憋气等表现时,应高度警惕异物呛入气道的可能性,异物呛入气道还会使孩子出现呼吸困难、声音浑浊、喘息等表现。如果孩子出现声嘶、呼吸急促等表现,也可能是异物嵌顿于声门区的征兆。发生气道异物患儿通常年龄小、表达欠佳、症状不典型。他们可能在剧烈呛咳后出现一段时间的平静期,这使得家长容易误以为孩子已经没事了,从而放松警惕。但实际上,这种平静期往往是疾病恶化的前兆。因此,家长在面对孩子出现异常情况时,一定要保持警惕,及时应对。
四、发生气道异物的急救
(一)1岁以下婴幼儿(意识清醒)救治法
1. 先拍背:将婴儿翻转,使面朝下,头低臀高,让婴儿趴在手臂上,一手抓住婴儿脸部,一手以掌根叩击两肩胛中间5次。
2. 将婴儿翻转成面朝上,头低臀高,救护者一手食指、中指快速冲击孩子下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5次。以上两种方法反复交替进行,不停地冲击和拍打,直至异物排出。
(二)1岁以上儿童(意识清醒)救治法
1. 拍背法:让孩子趴在救护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拍其背部4下,使孩子咯出异物。
2. 海姆立克急救法:救护者抱住孩子腰部,使其上身前倾,施救者一只手握拳,拳眼放在孩子脐上两横指上方,另一只手手掌包住拳头,连续、快速、用力向孩子的后上方冲击,直到异物排出。
(三)孩子意识丧失时
如果孩子意识丧失,且无呼吸和心跳,应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术。
注意:若出现支气管异物后,可能很难通过急救措施排出,这时需尽快到医院完成相关检查,并通过专业仪器取出异物。
五、如何预防气道异物
1. 儿童吃东西时要保持安静,大人不要边跑边喂或边说边喂。
2. 不要给3岁以下的孩子喂豆类、硬糖、坚硬的小颗粒物及花生、瓜子、松仁等坚果食物。不要给婴幼儿吃果冻,婴幼儿因喉头的保护性咳嗽反射未能健全,一旦吸食进去,极易造成软滑的果冻吸入气管。
3. 教育孩子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不要随意把硬币、纽扣、小玩具等小物件含在口中,家中这些小物品必须妥善保管,防止孩子拿来玩耍误吸入气管。
4. 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进食时不玩耍、不打闹、不含食物说话,也不要含着食物睡觉。
5. 当孩子口中含有食物的时候,不要引逗他们哭笑、说话或惊吓,不可用手指挖取;应耐心劝说,使其吐出;不可打骂,以防孩子将食物吸入气管。如果孩子已经哭闹,不能再硬逼其进食,否则容易导致异物进入呼吸道。
6. 检查儿童的衣物,不要穿戴有帽绳的衣物,要确保衣物装饰物、纽扣牢固。
7. 孩子呕吐时,应该把他的头偏向一侧,使他容易吐出,免得吸入气管。
儿童气道异物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其发生。同时,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也能在关键时刻挽救孩子的生命。当然,一旦怀疑气道异物,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守护儿童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病区 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