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4年07月23日

成分输血小知识

输血是治疗失血和贫血的有效方法,对急性大失血引起休克的患者还有挽救生命的作用。现代输血已非单纯补充全血,更多的是以“补缺”为主要目的的成分输血方式。成分输血是用物理化学方法,把全血或原血浆制成高纯度和高浓度的血液成分制品,根据病人“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输血。

一、输血小知识

为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我国在1997年12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献血法》,从1998年10月开始实施,同时编写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献血者的血液用灵敏度高的试剂进行规范严格的化验,严格控制血液的质量。同时对输血者也要进行输血前的检查。我国的成分输血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很快。不过尽管这样,还是无法做到“零风险”,因为有诸如病毒变异、检测方法的局限性等的存在。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中则含有多种血浆蛋白质。这些不同的血液成分均在体内各司其职。传统的输血是对失血者或贫血者输以全血。事实上,按现代医学观念,输全血应限于急性大出血和换血时,其他情况则不宜输全血,因为经过保存的血液只是针对红细胞的,而全血中的其他成分如血小板、凝血因子和颗粒白细胞,则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使其活性逐渐降低甚至完全丧失。

二、成分输血的益处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减少体内循环负荷和副作用,输入相对安全。成分血制品有效成分浓度高,含免疫原少,可减少抗体形成和同种免疫反应,输用这种血可以减少多种血型抗原对受血者机体的刺激,减少输血同种免疫反应的机会。对一些输全血有反应而又必需某种血液成分的患者可输用成分血,这样既能纠正输血反应又能有效治疗。

2.稳定性好,便于保存。枸橼酸-枸橼酸钠-葡萄糖(ACD)全血在4℃环境下一般只能保存21天,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CPD)全血只能保存31天,而分离的各种成分制剂绝大多数在各自适宜的条件下可进行较长时间的保存,如红细胞加入保护剂可在-60℃至-80℃保存10年。

3.有效成分活性高。成分血是在采血后18小时之内制备成,此时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活性还未丧失,各种有效成分在未丧失活性前分离并保存于适当条件下使存活率高,如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在(22±2)℃(轻震荡)条件下用专用袋制备可保存5天。

4.合理使用,节约血液。一份全血可分成若干成分,不同成分有不同的作用,可以让患者缺什么成分补充什么成分,达到一血多用,不缺的不补,节约了血液,减少了输血量,也减轻了心血管的负荷。

5.减轻社会和个人经济负担。由于成分输血可一血多用,节约了血液就节约了血液资源,减轻社会的负担,同时对患者又经济实用,减轻了经济负担。

成分输血在医学上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对于某些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等,成分输血更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成分输血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避免全血输血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和风险。

三、成分输血的种类

目前,成分输血主要有下列几种,各有其适应证。

1.红细胞制品。主要适应于多种原因的慢性贫血;血容量减少性失血;急性大出血和手术前后因输血而引起严重过敏和发热反应者;体外循环和换血者;长期反复输血的受血者。

2.白细胞制品。主要适应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用抗生素不能控制感染的病人。

3.血小板制品。主要适应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合并出血;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异常合并出血。

4.血浆及其蛋白制品。主要适应于抗休克、免疫、止血和解毒;烧伤、外伤性休克、低蛋白血症;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时,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因大量输血而伴有出血倾向者;肝衰竭伴出血者。

总之,成分输血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进展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避免不良反应和风险。然而,成分输血也有其限制和注意事项,需要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成分输血的应用范围和技术水平也将不断提高,为更多的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北海市中心血站成分供血科 吴北)

--> 2024-07-23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28049.html 1 成分输血小知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