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4年07月23日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因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导致体温达到或超过38℃时出现的惊厥,并伴随抽搐症状。小儿高热惊厥多见于1岁~3岁的儿童,发病率为3%~5%,复发率为30%~40%,属于儿科常见急症。临床表现为先有发热,发热后12小时内出现惊厥,常在体温急剧升高到38.5℃以上,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性骨骼肌群不自主收缩,如四肢抽搐,双眼凝视,眼球固定、上翻、斜视,喉痉挛,呼吸暂停,头向后仰,牙关紧闭,严重者颈项强直,角弓反张,面色紫绀,常伴有意识障碍。惊厥发作可由数秒钟至10多分钟或更长,可自行停止,反复发作可致脑损伤,进而导致智力低下,个别患儿可发展为癫痫。抽搐的程度并不与发热程度成正比。

高热惊厥可以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两类。简单型高热惊厥持续时间短(通常少于15分钟),全身性发作,24小时内无复发。而复杂型高热惊厥则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5分钟),可能局限于身体的一侧,并且在24小时内会复发。复杂型高热惊厥的孩子更有可能发展成癫痫,因此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和跟踪。然而,大多数高热惊厥是良性的,但对于家长来说,这种突发情况往往极具恐慌性,因此了解相关知识、掌握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为何小儿容易出现高热惊厥?

小儿之所以容易出现高热惊厥,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体温调节中枢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当体温快速上升时,体温调节中枢未能及时适应,导致大脑神经元的过度兴奋,从而引发惊厥。遗传因素在高热惊厥的发生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家族中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儿童,其发生高热惊厥的风险显著增加。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各种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都会引起体温升高,增加高热惊厥的风险。当小儿感染病毒或细菌时,免疫系统会做出反应,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这些因子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导致大脑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从而引发惊厥。尽管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但在极少数情况下,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引起发热,从而引发高热惊厥。然而这种情况极为罕见,疫苗的益处远远超过其风险。发热期间,小儿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容易被打破,如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也可能增加惊厥的发生概率,因为电解质失衡会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导致过度放电和惊厥。综上所述,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大多数高热惊厥是良性的,但家长应保持警惕,掌握急救和护理知识,及时应对孩子的高热惊厥情况,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就医,避免感染,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高热惊厥的发生风险。

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控制惊厥,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

1.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不要搬运,立即让患儿侧卧或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服和领口,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以及口腔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必要时吸痰。

2.遵医嘱迅速使用止惊药,开通静脉通道后立即静脉注射地西泮0.1~0.3毫克/公斤,注射的速度要缓慢,大多数1~2分钟起效,要观察患儿的抽搐情况以及呼吸的频率并做好记录;还可以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苯巴比妥钠,每次8~10毫克/公斤;还可以用水合氯醛保留灌肠。

3.吸氧,惊厥发作时氧流量6~8升/分钟,当口唇、面色转红润后,把氧流量调至1~2升/分钟。保持环境通风,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刺激,光线柔和。

4.注意安全,防止损伤,要有专人守护,拉上床栏,栏杆处放置软垫或靠枕,惊厥发作时不能强行按压患儿肢体,避免骨折或脱臼,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或软布置于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或者口唇咬伤。

5.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可以让患儿穿薄的棉质衣裤,头和背部睡在4~10℃的水枕上,同时对四肢进行保暖,避免寒战,当体温降至38℃以下时可撤去水枕。也可以给予温水擦浴。还可以服用退烧药,降温后30分钟测量体温。

6.重视小儿的发热现象,家中常备退烧药,冰箱里常备湿冷毛巾或冷水枕,当体温达38℃,先给患儿物理降温,再及时就医。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儿科 廖秀英)

--> 2024-07-23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28063.html 1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