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使用退热药物处理。那么,处理发热症状的药物有哪些?如何正确用药?
常见的退热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等,许多复方药物中都能见到这类药物的身影。例如,氨酚黄那敏、酚麻美敏等含有“酚”的药物,其成分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复方锌布等含有“布”的药物,其成分含有布洛芬。退热药物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最为常用,相对比较安全。
退热药物的用法用量
1.乙酰氨基酚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3克至0.6克,根据需要一日服用3次至4次,一日用量不宜超过2克。退热治疗一般不超过3天,镇痛给药不宜超过10天。儿童按体重用药,一次10毫克/公斤至15毫克/公斤,每4小时至6小时1次。12岁以下儿童每24小时不超过5次剂量,疗程不超过5天。该药物不宜长期服用。
2.对乙酰氨基酚栓
用法用量:塞入肛门内直肠给药,1岁至6岁儿童一次0.15克。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小时至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0.6克。
3.布洛芬片
用法用量:口服,12岁以上青少年、成人一次0.2克,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小时至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
4.布洛芬缓释胶囊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0.3克,一日2次(早晚各一次)。该药物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
5.布洛芬混悬滴剂(15毫升:0.6克)
用法用量:口服,需要时每6小时至8小时可重复使用,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每次5至10毫克/千克。使用前摇匀,使用后清洗滴管。年龄6个月以下应遵医嘱使用;年龄6个月至11个月,体重5.5公斤至8公斤,每次1滴管(1.25毫升);年龄12个月至23个月,体重8.1公斤至12公斤,每次1.5滴管(1.875毫升);年龄2岁至3岁,体重12.1公斤至15.9公斤,每次2滴管(2.5毫升)。
6.尼美舒利分散片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0.05克至0.1克(半片至1片),每日2次,餐后服用。按病情轻重和患者需要,可以增加到0.2克(2片),每日2次。儿童常用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5毫克,分2次至3次服用。12岁以下儿童禁用。
7.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成人一次2毫升,或遵医嘱。在监护情况下剂量为一日6毫升。2岁以下儿童一次0.5毫升至1毫升;2岁至5岁儿童一次1毫升至2毫升;大于5岁儿童一次2毫升。该药物不宜连续使用。
8.柴胡注射液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2毫升至4毫升,一日1次至2次。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药品生产厂家不同、规格不同,用法用量可能略有差异,以所用药品说明书为准。
用退热药的注意事项
1.2月龄以内婴儿禁用任何解热镇痛药。
2.不推荐解热镇痛药与含有相同成分的复方制剂合用。
单一成分的解热镇痛药与含有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联合使用,有重复用药,甚至超剂量中毒的风险,因此这两类药物应避免联用。确实需要联合用药时,需经过计算剂量或遵医嘱服用,不要超过最大给药剂量。
3.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能交替使用。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而起到退热的效果,可能造成肝、肾损伤。两药联合或交替使用有可能出现剂量错误或混淆给药间隔时间,导致药物过量或中毒等。
4.用药期间不宜饮酒。
乙醇与感冒药中的很多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都会发生相互作用。慢性饮酒会增加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风险。此外,一些感冒药里含有的氯苯那敏为抗组胺药,易引起嗜睡,合用乙醇可能加重嗜睡。
特殊人群的用药选择
1.妊娠期女性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2.哮喘伴发热,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均有诱发疾病的风险,权衡后按需单剂量使用。
3.肝功能异常伴发热,必要时选布洛芬。
4.肾功能异常伴发热,必要时选对乙酰氨基酚。
5.心力衰竭与心功能不全伴发热,必要时选对乙酰氨基酚。
6.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引起溶血性反应,必要时选择布洛芬。
(柳州市中医医院药学部 万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