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宋美玲
去医院看病难找停车位,是不少人都遇到过的问题。近年来,我市多家医疗机构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的过程中,通过合理增加车位、科学管理车位、增加停车引导等方式破解患者“停车难”问题,畅通就诊路“最后一公里”。
医务人员礼让车位
7月22日,星期一,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二病区副主任翁映虹博士选择与同事拼车上班。“我和科室的一个同事住在同一小区,上下班的目的地都一样,拼车很方便。”翁映虹说,很多患者会在星期一到医院复诊,就诊量增加,院内停车位紧张。她和同事选择拼车出行,就能多留出车位供患者使用。
翁映虹的拼车出行,是市人民医院开展“礼让车位·方便患者”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5月,医院向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发出了“礼让车位·方便患者”的倡议,号召广大职工绿色出行。如同住一个社区、小区以及顺路的尽量选择拼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居住地离医院较近的也可以选择骑自行车或步行,既低碳环保又能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考虑到患者看病就医时大多比较着急,医院急患者之所急,多次号召职工把车辆停放在离医疗区最远的停车位,门诊楼、住院楼前的停车位则留给患者。患者就近停车,缩短了就医的步行距离,也减少了一份焦虑。同时,医院优化空间布局,在医院中心花园、食堂前调整出一批“潮汐车位”,在就诊高峰期更好地保障患者就医。
科学管理车位易找
除号召医务人员礼让车位外,市工人医院还通过科学管理,让患者更容易找车位。市工人医院有三大院区,其中鱼峰山院区和西院周边交通较拥堵,院内停车位较少。就诊高峰期,开车的患者往往要排队等待入院。这一情况在2022年下半年有了改变。
市工人医院院长黄海欣介绍,医院对鱼峰山院区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和升级改造,新增220个停车位,使院区机动车停车位达到460个。同时医院完善停车设施和服务措施,优化停车线。如今,在就诊高峰时段,鱼峰山院区门前的道路已基本没有车辆排长队的情况出现。
位于红岩路四区的市工人医院西院周边的厂区、老旧小区较多,院外的就近停车位较少。为使院内可容纳更多患者停车,医院对停车场负一、负二楼靠墙区域重新改造画线,新增38个两座新能源停车位。
与老院区相比,位于和平路156号的工人医院新总院停车位相对宽裕,地下停车场和路面停车场的停车位总数近2000个。在偌大的停车场地中,患者停车方便了,但取车时往往会“迷路”,要花上不少时间找车。医院为此引入了智能找车系统,患者在医院负一楼的电梯间轻触电子屏输入车牌号,就能找到车辆的停放位置。
暖心细节畅通就医路
在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区域前、医院各入口处都贴有一张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就能看到医院精心准备的“停车攻略”,医院周边的就近停车场、停车位一目了然。医院门诊部副主任谭强说,医院还长期为急危重症患者预留两个专用车位,为抢救生命争取更多时间。
炎炎夏日,市中医医院东院的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增加31台充电设备,加上原有的充电桩,总共可供500多辆两轮电动车停车充电。医院还给停车区安装了遮阳棚,让患者不再担心取车时座椅“烫屁股”。停车的烦恼减少了,就医的体验更好了。在医院东院1号住院楼旁停车的市民李女士说,本月初她每天骑电动自行车来医院照顾父亲。有一次车辆快没电了,还好停车棚内就有充电桩,“既得遮阳挡雨又能充电,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