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师的心中,初三的悦悦是一名勤奋刻苦的学生,不仅会自觉预习接下来的课程内容,还会主动完成相关的练习;在同学的眼中,悦悦是班上的佼佼者,作为艺术生的她,不仅多次获得专业奖项,学习成绩也稳居前列;在家长的眼中,悦悦热爱学习,会主动要求购买学习的相关课程及练习册,是不用操心的乖孩子。
然而,一直努力学习、成绩优异的悦悦,最近在课堂上却多次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的情况。经过了解,老师发现悦悦的睡眠时间充足,并非因睡不够才导致犯困。对此,悦悦也十分苦恼,“老师上课的内容我都已经提前学过了,所以没法集中注意力,我很努力地想睁着眼睛,却还是忍不住想要睡觉。”悦悦说,自己提前预习课程后,在课堂上竟难以集中注意力了。但到了午休时间,悦悦却又会放弃休息,抓紧时间做练习册。
悦悦的成绩虽然不错,但距离她理想的A+还有一点距离,这让她对A+成绩愈发执着。“我感觉自己在学习上停不下来,一定要拿到A+。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说明我还不够优秀,不够努力。”悦悦说,她坚信唯有最佳才是优秀。
悦悦对“优秀”的过分执着,让家人和老师十分担心,多次劝说悦悦放松心情,但悦悦却陷入了“如果停下来,便连现在的成绩都无法保证,所以只能加倍努力”的“怪圈”中。
为了让悦悦走出“怪圈”,家人带着悦悦来到谢静心理门诊寻求帮助。通过对悦悦进行系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评综合评估后,心理咨询师认为,悦悦是一名带有强迫色彩的完美主义者,因此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
结合悦悦的实际情况,心理咨询师通过开展定期心理咨询,潜移默化地改变悦悦的认知,让她明白即使不得到A+,她也可以进入理想的高中。并逐步改变悦悦“不疯狂刷题,就无法获得优异成绩”的固有思维,告诉她专注力应该放在课堂上,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咨询师通过给予悦悦“你本来足够优秀”的鼓励,并制止她利用休息时间过度刷题的行为,结合正念练习的方式,让其学会觉察和专注于当下,逐步帮助悦悦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悦悦的成绩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稳中有升。“我心中紧绷着的那根弦好像终于松了,我学会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悦悦轻松地说。
心灵密语解码
本期解码嘉宾:
陈书雨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该疗法认为出现异样情绪和行为等心理问题,都源于不合理的认知。
患者故事中的悦悦,带有鲜明的完美主义色彩,并具有强迫思维。作为众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悦悦从小就在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下,形成了“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观念,从悦悦的“道德观”上而言,放松是不允许的。然而,正是这份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成为了悦悦心灵上的枷锁。
孩子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家长也应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方式。当家长放下过高的要求,接纳孩子们的成长特点时,孩子就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和试错,学会自我调整,从而变得更加坚韧和自信,在“不完美”中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庄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