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是发生在血液系统中的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多种恶性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往往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血液肿瘤有哪些表现
不同的血液肿瘤有不同的症状与表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1.白血病:贫血、出血、反复发热及淋巴结肿大等。
2.淋巴瘤: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发热、盗汗、消瘦以及皮肤有皮疹、瘙痒等。
3.骨髓瘤:骨骼疼痛、贫血、出血、感染发热及肾功能不全等。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二、出现什么症状时要警惕血液肿瘤
因疾病类型、发病机制和患病人群各不相同,故血液肿瘤的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性。很多疾病早期并没有特异性症状,普通人群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1. 不明原因的发热,容易感冒。
2. 各种出血表现,包括鼻出血、口腔黏膜及牙龈出血、皮肤出现出血点或瘀斑、女性月经量过多。
3. 严重的贫血,患者可能表现为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精神疲倦、心慌气短、面色苍白。
4. 全身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自己摸到身上有无痛性的包块)、肝脾肿大(腹部摸到异常包块)。
5. 骨头疼痛,自发性骨折。
6. 有一部分皮肤淋巴瘤的患者仅仅表现为反复发作或长年未愈的皮肤病,如湿疹、斑丘疹等,这种情况也要警惕血液肿瘤的可能。
7. 一些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以腰痛或小便异常起病,一开始就诊于骨科或肾内科,最后却发现是血液系统肿瘤。
三、血液肿瘤的治疗效果如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肿瘤的治愈率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对于早期发现的病例,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目前,急性白血病经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治愈率达到60%以上,多发性骨髓瘤8年的存活率也在60%以上。虽然治愈率在大幅提高,但还未达到百分之百。对于中晚期病例,治疗难度较大,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来评估治愈率。
四、如何防治血液肿瘤
针对血液肿瘤的防治,需要推广癌症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原则,这也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1)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血液肿瘤,目前已成为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令人欣慰的是,近20年来,淋巴瘤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治成为恶性肿瘤中进展较快的领域之一,淋巴瘤的控制率、治愈率在逐渐提高。比如常见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科学的诊疗方案可将治愈率提高到70%以上。淋巴瘤的诊治在整个肿瘤领域中走在前列,很多淋巴瘤亚型都有望得到治愈或实现患者的长期生存。
高危对象:1. 有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者;2. 感染及慢性炎症患者;3. 免疫功能低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
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进行临床体检,每年1次。
预防建议:1. 避免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2. 健康生活,加强运动;3. 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症;4. 合理疏导不良情绪。
(2)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高危对象:1. 有白血病家族史;2. 血液疾病患者;3. 曾有苯及含苯的有机溶剂接触史;4. 曾有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环境接触史;5. 自身免疫功能异常;6. 有吸烟、酗酒、吸毒、不规律作息等不良生活习惯。
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进行临床体检,每年1次。
预防建议:1. 避免苯及相关化学物、化学制品的环境接触;2. 避免或减少X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3. 戒烟;4. 定期体检。
(3)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它好发于老年人,实际发病率会随着年龄而逐渐上升,60-70岁是发病的高峰。
高危对象:1. 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有肥胖家族史或肥胖体重的人;2. 与年龄不相符的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灶、蛋白质异常人群。
预防建议:1. 避免接触对身体有害物质,如辐射、有毒化学物质等;2. 加强锻炼,注意休息和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3.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 梁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