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常见的高发慢性疾病之一,在老百姓的眼中往往贴着“危险”“小心中风”“终身服药”这样的标签。这些认知通常来自口口相传的日常生活经验。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主要是受血液动力、血容量和血管管径变化的影响。一是心脏泵血功能,心脏泵血过程给予的动力越大,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越大,反之越小。二是血容量越大,在血管管径不变的前提下,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大,血容量增大的原因常见的是水钠储留,大多数与心血管、泌尿系统病变导致水液代谢障碍有关。三是血管管径变小,而血容量不变的前提下必然导致空间压缩,压强增大,导致血压升高。血管管径变小的原因是血管老化病变,血管斑块形成,粘附在血管壁上;血管本身退化变硬、伸缩弹性变差等原因直接导致管径变窄,同样容积的血液流动经过较小的管径时压力必然增大。
那么,从中医角度是怎么认识高血压的呢?中医理论中,导致人生病的原因不外乎三种,一是外感六淫,二是内伤七情,三是不内外因。
一、外感六淫如何影响人的血压
外感六淫中六淫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中的寒邪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寒”给人的直观感受是温度低、冷。寒性收引,寒作用于物体会出现收缩,使体积变小。同样的寒邪作用于人体的皮肤、肌肉、血管、血管周围组织时也会收缩变小。血管的收缩导致管径直接变窄,血容量不变的前提下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必然增大。也许有人会说人是恒温动物,会调节体温不至于产生影响,但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冰冻一尺,非一日之寒”。所以,面对外邪,正气充足的身体可以有效抵抗,驱邪外出,恢复身体正常状态;但是,虚弱体质的人或者是正常人失治误治后,会导致寒邪停留体内,逐渐增多深入,必然会导致身体组织脏腑被寒邪凝结起来。人体是否有寒邪,远红外线测量是比较直观的方法,在远红外线下,体寒的人身体大部分显示出蓝色和深蓝色,与正常人大部分是红色或橙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当身体内的寒足够多,凝结的层次足够深,足以影响大部分的组织甚至血液,可以使血管变窄、血液流动变慢,这样的情况下血压出现升高。
湿邪能使血液的容量增大,血液里的水分增多,流动变慢,在血管管径不变的情况下,血压升高。而暑邪和火邪都是“热”,能使人的心跳加快,使血液“沸腾”,增加血液的动力,驱动力增加势能增大,从而对血管壁的压力升高。
风邪则很少使人血压升高,反而容易使血压下降。风性开泻,使身体皮肤毛孔打开,腠理疏松,血管松弛柔软,张力减小。毛孔张开出汗增多,体液减少,血液容量减少。较少的血液流经松软的血管,必然对血管壁产生的作用力减小。加之,体弱者血液动力不足,血液流动偏慢,张力低,诸多因素相加,导致血压偏低。
二、情志怎样影响人的血压
情绪其实就是一股能量,或深或浅,不容易被重视。《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篇提到:“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文中除了寒和劳,其他即为七情,七情导致人体气机运行异常,流通不畅。七情是一股有别于正常流通的能量,或上或下或结或散,有一定方向性或者是停滞不动,又或者是散乱消耗的。无论是哪种状态,都会影响整体气机的正常流通。气行则血行,气是推动体液运行的能量,气的推动出现问题,体液血液的流通必然出现障碍。阻力增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容易影响血压的变化。
人的不良情绪对人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以“怒”来举例,假设一个人很容易有“怒”的情绪,那么他的气容易持续往上走,此人头面部气血过多,而且带着一股上冲的势能,会导致面色偏红,眼睛布满血丝。正常的人气血匀平,周流全身。而这时的气血有一股往上的力在与正常的流通方向的力形成拉扯,导致血液体液的流通变慢,阻力增大,血压随之升高。长此以往,会加重身体各组织器官的负荷,最常见血管硬化,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其他的情绪也是以同样的道理影响着人的血压,所以保持内心的平和是极其重要的。修正自己的内心,才能健康地生活。
(柳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覃凯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