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漂亮又可爱的小宝宝时,人们会忍不住想亲一亲,但此时请务必保持克制。因为相比起在相对洁净环境中成长的婴幼儿,大人们所处的环境往往更为复杂多变,成年人可能是病毒与细菌的携带者。一些微生物虽不足以对拥有成熟免疫系统的成年人构成威胁,但对于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的婴幼儿来说,却可能构成潜在的危害。
若大人们不加注意,直接亲吻宝宝,或是出于好意而先尝食物温度再喂食,甚至咀嚼食物后再喂给宝宝,都可能在不经意间将微生物传给宝宝,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遭受“亲吻病”的侵袭。
什么是“亲吻病”
“亲吻病”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这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EB病毒在成人中的感染率非常高。
EB病毒大量存在于唾液腺及唾液中,主要经唾液及飞沫传播,携带者可不定时排毒,通过亲吻、喂饭或共用餐具等亲密接触,将病毒传染给宝宝,“亲吻病”的名称也因此而来。
初次感染EB病毒后,婴幼儿可为无症状感染或其他不典型临床表现,但在学龄前或学龄儿童则可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典型患者具有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三联征,可伴有肝脾肿大或皮疹。尽管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出现脾脏破裂、神经病变(脑炎、脑膜炎)、心肌炎、心包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极少数还可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危及生命。
“亲吻病”的症状
“亲吻病”一旦发作,症状与普通感冒、流感很相似,如发烧、嗓子疼、头疼,所以容易被误诊。但对比起来,“亲吻病”还会出现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如双侧颈部、肝脏、脾脏等多个位置)的情况。
当孩子同时出现以下症状时,就要警惕是否感染了EB病毒:
1. 发烧持续不退,青少年体温多在39℃左右浮动,婴幼儿可能表现为低热。发热持续一周左右,有的孩子可能持续发烧10多天。
2. 咽痛、扁桃体充血水肿,扁桃体上可能会出现溃疡或假膜。
3. 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能伴有疼痛,消退缓慢。
4. 约20%的患儿可出现肝脏肿大,肝区压痛,类似肝炎的症状。约10%的患儿皮肤可能出现皮疹,部分患儿可伴有呕吐。
EB病毒的检测
1. 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可以更准确了解是否感染了EB病毒,及其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判断病毒是否处于复制活动期。
2. 血涂片观察异型淋巴细胞:若比例超过10%,提示可能感染EB病毒。
3. EB病毒抗体检测(IgA+IgM+IgG):IgA阳性提示持续性EBV刺激,主要用于鼻咽癌的筛查、治疗监测和复发提醒;IgM阳性提示早期急性感染;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
感染EB病毒后能自愈
万一感染了EB病毒该怎么办?其实,EB病毒感染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90%至95%的人到成人期时已经感染了EB病毒。
不少人感到疑惑,既然有这么高的感染率,为什么没怎么听说过这个病?那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感染后症状较轻或不典型,并且自愈了;或者不经意间经过对症处理也能治好。
EB病毒的预防
对EB病毒的预防不能掉以轻心,虽然绝大多数EB病毒感染是良性的过程,但是有一小部分患者可能会发展为慢性感染或者继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一旦孩子出现典型症状或者怀疑患病,应当及时就医,请医生给予评估,及时接受治疗。
目前还没有针对EB病毒感染的疫苗,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
1. 不要亲吻新生儿的嘴巴。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疱疹病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成人的嘴里有很多细菌,嘴对嘴亲吻可能会直接把病菌传染给新生儿,而且不卫生。可以亲脸颊、额头,拥抱、牵手也无妨。
2. 不要把食物嚼碎后喂给宝宝。
家长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分餐具进食,使用公筷,特别注意不要把食物嚼碎后喂给宝宝,避免直接或间接口口传播。
3.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注意个人卫生。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