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反映看物体模糊,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近视,常见的解决方法就是带孩子去眼镜店配一副眼镜。事实上,有一部分孩子是假性近视,患假性近视是不需要戴眼镜的,只要及时干预,就有希望恢复正常视力。若假性近视患儿长期戴眼镜,反而容易造成真正的近视。
什么是假性近视
顾名思义,假性近视并不是真正的近视,只是表现为近视状态。过度近距离用眼后,睫状肌调节痉挛导致的暂时性视力下降,就像相机调焦时,镜头持续绷紧放松不下来的状态一样。假性近视并没有伴随器质性的改变,只是调节功能出现了问题,所以不算是真正的近视。
真性近视又称轴性近视,一般很难自我调整恢复。真性近视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造成眼球前后径变长,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引起视物模糊。
如何判断真假近视
当孩子出现如下情况时,建议带孩子到医院眼科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出现近视。
1.看东西眯眼,眯眼时眼睑可以遮挡部分瞳孔,减少光线散射,从而暂时提高和改善视敏度。
2.看东西太近或经常揉眼睛,往往表明孩子看东西模糊、视力变差。
3.经常歪头视物,可能是孩子因为看不清而改变视物姿势,歪头看物体可以减少散射光线对视力的影响。
4.经常拉扯眼角,这样能减少光线的散射,从而暂时提高或改善视力。
如果是刚发生的近视,或近视度数在短期内突然增加很多,有可能是假性近视的情况,可以用睫状肌麻痹验光的方法(即散瞳验光)来鉴别。通过比较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如阿托品凝胶)前后的屈光度数,可以判断孩子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如用药前屈光度数符合近视的判定标准,用药后近视消失,成为正视或远视,则为假性近视;如用药后近视屈光度数不变或度数降低小于0.50D(50度),则为近视。
还有一种情况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用药后近视屈光度有所降低(降低50度或更多),但仍有近视症状,则为混合性近视,即假性近视和近视共同存在。
孩子患上假性近视该怎么办
首先,家长应该明确,如果孩子是假性近视,是不需要戴眼镜的,否则容易造成真正的近视。通过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假性近视就可以得到缓解,逐渐恢复视力。
1.养成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
早晨起床洗脸时,要注意清理睡觉时产生的眼屎及眼睛周边的卫生;尽量避免在风沙等天气时外出,以免风沙进入眼睛,造成感染。晚上睡觉时用热毛巾敷一下眼睛,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眼部肌肉疲劳。
2.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每次近距离用眼30分钟至40分钟后,应眺望或闭眼休息5分钟至10分钟。
3.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不要躺着或在走路时看书,不要歪头看书。不要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中阅读,注意自然光线强度和保证室内充足的照明。
阅读或写字时,眼睛和书本应距离33厘米左右、前胸与桌子的距离应约一拳(6厘米至7厘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应距离3.3厘米。
4.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室外光线强,瞳孔自然缩小,瞳孔缩小后景深变深,模糊影响就会减少,离焦性模糊也同样减少,视网膜成像更加清晰,减少了模糊对于视网膜的近视诱导,最大程度缓解了用眼疲劳,提倡每天进行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在开阔的室外活动有利于孩子视疲劳的减轻,也有助于儿童体质的增强。
5.合理膳食
适当吃各类蔬菜、动物的肝脏,但也没有必要为了“明目”刻意多吃动物肝脏,否则会适得其反。少吃甜食。
6.保持充足的睡眠
睡眠也是眼睛新陈代谢、生理机能恢复的关键时刻,经常熬夜,眼睛红肿,或是熬出黑眼圈,这样对眼睛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就更别说视力的恢复与调节了。所以保持良好充足的睡眠,也是保证视力恢复的前提条件与基础保障。
7.进行早期视力筛查
早期视力筛查并建立屈光档案,可以有效防止近视,保证及早发现,及早控制。及时采取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儿童近视的发生,呵护孩子的眼睛。
(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 覃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