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吴祉婧 实习生 胡艺千
日前,《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火爆上映,在我市引发观影热潮。影片中,哪吒勇敢无畏、打破世俗的形象深深吸引了广大中小学生,不少孩子被哪吒激发出创作热情,有的拿起画笔,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哪吒”,有的则动手制作小手工,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哪吒的喜爱。2月13日,记者联系到我市几名中小学生,看看他们是如何表达对哪吒的喜爱的。
与诗词结合开辟学习新思路
在观看《哪吒2》时,“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这句台词让13岁的晚报小记者马傲儒心潮澎湃,也让她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谭嗣同《潼关》中所展现出的勇往直前的精神。
“诗人在这首诗中也表现出勇往直前、追求解放的豪迈性格。”马傲儒说,这样的相似性给了她创作灵感,于是构思了哪吒骑马奔向潼关的画面。为协调古诗与动漫人物的关系,马傲儒参考了电影中的水墨画风。在这样的创新融合中,马傲儒发现自己拥有了更独特的视角来理解《潼关》。她笑着说,这次创作给她带来了新的学习思路,感觉以这样的方式来学习,能够更好地领悟传统文化和课本知识。
制作道具表达热爱
与马傲儒的深度创作不同,6岁的傅睿影对哪吒的喜爱充满了童真童趣。在前往影院看《哪吒2》之前,她先在家里看了《哪吒1》。她的妈妈说,女儿的关注点虽小,却十分有趣,比如哪吒和敖丙明明年龄一样但却有明显的身高差异,以及飞天猪是如何变成风火轮。这些细节在大人眼中或许微不足道,但却是傅睿影眼中哪吒世界的奇妙之处。
看完电影后的傅睿影,对哪吒的法宝尤其着迷,觉得它们特别酷。尤其是看到哪吒的火尖枪后,她和妈妈一起照着视频用纸制作火尖枪。“现在只要看到哪吒相关的海报或视频,她都会兴奋不已。每天出门都要带着她做的火尖枪,可以说是非常喜欢哪吒。”傅睿影的妈妈表示,女儿用纯真的视角认识哪吒、了解哪吒并向哪吒学习,也是一种快乐的成长体验。
手制黏土作品诠释致敬
8岁的李固云2月9日看完《哪吒2》后,电影中哪吒妈妈的牺牲以及哪吒的经典台词,让他深受触动。为了表达对哪吒的喜爱,李固云让妈妈买来黏土,对着手机截图开始“捏”哪吒。
尽管制作过程中,他只能做出哪吒大概的轮廓,但整整1个小时的专注投入,足以证明他对哪吒的喜爱。每一次按压、每一次塑形,都饱含着他对哪吒的致敬。“我特别喜欢哪吒,他很帅、很酷,也很爱他的家人和朋友,一身正气,我想和他一样,变成很厉害的人。”李固云说,他是第一次做黏土作品,已经连续做了几个哪吒了,每一次都做得比之前更快、更好,以后有机会还会继续做电影里的其他人物。
绘画加深人物理解
14岁的黄楠溪是市龙城中学初二的学生,她对哪吒的热爱体现在绘画上。过年回山东姥姥家探亲时,她就心心念念要观看《哪吒2》,但因春节跟着妈妈走亲访友,直到回到柳州得以才如愿观影。为了更好地理解剧情,观影前,她在家绘制了主角简笔画肖像。
“我觉得先把人物画出来,更有助于我在观影过程中理解人物和剧情。”黄楠溪告诉记者,看完电影后,她意犹未尽,又花了20分钟,用丙烯马克笔在电影票上参照着电影海报创作了一回,“这两张电影票我会好好珍藏。”
黄楠溪的妈妈说,女儿从5岁开始学习素描,热爱绘画,经常帮班级画板报。多年来,她一直用画笔记录自己喜欢的电影和动漫人物,将热爱定格在一幅幅画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