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拂暖人心,雷锋精神代代传。在我市,学雷锋的热潮在城市各个角落涌动:儿童做好事获师生点赞、社区志愿者照顾困境老人多年、退休医生为居民免费看诊解惑……他们热心助人,续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日记”。
蔡礼旭:儿童行“小善”之举获师生点赞
○○全媒体记者 雷媛媛
捡橡皮擦、帮倒垃圾、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德润小学一年级7岁学生蔡礼旭的这些日常“小善”举动,得到同学和老师的点赞。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蔡礼旭拿着一袋橡皮擦找到班主任吴俊老师,提出要给橡皮擦找主人。吴俊说,当时看到这么多橡皮擦她有些惊讶,疑惑他哪来这么多橡皮擦。蔡礼旭说,这些橡皮擦是他上个学期在教室和走廊捡到的,有50多块,他已经给橡皮擦“洗过澡”了。
“一年级的孩子经常弄丢铅笔、橡皮擦等文具,有时老师会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认领。”吴俊说,她没想到,蔡礼旭也在默默地做着这件小事。为了不辜负蔡礼旭的一片好意,她在班里组织了一次橡皮擦“认领”仪式。“这块橡皮擦是我的,谢谢你帮我保管好,以后我会爱护它。”张晨馨同学领回橡皮擦后向蔡礼旭表示感谢。
吴俊说,除了帮同学们捡橡皮擦,蔡礼旭还主动参与班级劳动。上学期班级没有安排同学值日,班级卫生都是由老师带着同学们打扫。直到有一次,吴俊看到蔡礼旭拿着垃圾桶出去,才知道他经常为班级倒垃圾。蔡礼旭说:“虽然没有人叫我倒垃圾,但我就想为班级做点事,为我们班争光。”
蔡礼旭的妈妈李珑说,平时在家会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还经常带孩子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孩子树立起助人为乐的意识,并且能从点滴小事做起,她为儿子感到骄傲。
李小兰:身患耳疾却主动照顾困境老人17年
○○全媒体记者 覃林薇
“我就是你的眼睛,你看不见的我来帮你做!”在柳北区锦绣街道颐和社区,人们经常看到一位短发老人提着几袋肉类和蔬菜往居民李荣家中走,她就是71岁的李小兰。自2008年李荣患眼疾几乎失明以来,李小兰就主动照顾起她的生活起居,这一照顾就是17年。
3月4日,正逢社区举办学雷锋活动,李小兰又“化身”磨刀师傅,帮助居民将钝刀打磨开刃。颐和社区党委书记蓝小艳告诉记者,虽然身患耳疾,但李小兰从不需要特殊照顾,反倒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帮助别人,“你看,李姐昨天不仅买菜拿给李荣,还帮她打扫卫生。”
自2004年从柳州市纸制品厂退休以来,李小兰就主动到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帮助独居的谢阿婆买菜做饭、护理住院的邓大姐、坚持20来年照顾困难军属蒋美芬……哪个邻居好友生病住院,李小兰有空都会前去看望。
和街坊邻里生活在同一个社区,李小兰认为社区就是个大家庭,“维护好社区环境,大家才能在这里生活得舒心。”所以她经常义务清扫小区道路、楼道卫生,有时还帮助社区处理废旧物品,将卖废旧的钱交给社区。
谈起这些志愿行为,李小兰摆摆手说:“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能够帮助别人我也开心。”
覃冬花:在火车站做志愿服务时长2443小时
○○全媒体记者 宁静波
“您好,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阿姨,我送您过去吧。”“我们这里可以租借轮椅。”……3月4日,在柳州火车站东广场,市“雷锋广场”紫荆服务站志愿者覃冬花身着“红马甲”,在人群中忙碌地穿梭。
覃冬花今年48岁,在参与志愿服务的两年多里,她累计服务时长已达2443小时。覃冬花表示,她曾经是一名家庭主妇,每日围着灶台打转,照顾老人小孩。直到2023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紫荆服务站,开启了志愿服务之旅。
柳州火车站旅客络绎不绝,每当遇到需要帮助的旅客,覃冬花都会主动上前。前两天,她碰到一对从北方来柳州的夫妇,其中一位老人行动不便。她发现情况后,立即上前关切地询问,随后迅速返回服务站推来轮椅,和另一名志愿者一路细心护送老人去乘坐出租车。临别时,老人感激地对她们说:“谢谢你们!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
两年来,覃冬花时常听到这样感谢的话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覃冬花日复一日地在紫荆服务站做志愿服务,13岁的儿子董彦林也深受感染,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在他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这就是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覃冬花表示,她会继续将温暖传递出去。
麦用军:发挥余热加入退休医生义诊队伍
○○全媒体见习记者 吴倩雯
退休,在许多人眼中,是悠闲生活的起点,但对有些人而言,这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个节点。62岁的柳州市工人医院高压氧科退休主任医师麦用军,就是这样一位“闲不住”的人。
麦用军退休后,就加入到退休医生义诊的队伍中,活跃在社区与广场,为广大居民义诊、普及健康知识,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何为“退休不褪色”。
“我从医40多年,以前每年冬天都会见到有不少病人因燃气使用不当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麦用军感慨道,正因如此,在每次义诊、宣传健康知识时,他都会着重宣传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的安全知识。他深知,多一分宣传,就能多避免一些悲剧的发生。
退休这两年来,为居民把脉、量血压、耐心解答居民们提出的各种健康问题……麦用军忙得不亦乐乎。他说:“我大学学的是中医,义诊现场总是有很多居民想了解中医保健知识,这正是我拿手的。”
当被问及为何退休后仍坚持参加义诊时,麦用军朴实地说:“医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不用往医院跑。”在他心中,走进社区,与不同的居民交流,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医学知识传播出去让别人受益,就是在发挥余热,就是在践行雷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