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3月08日

内瘘的形成及保护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一项最基本且必需的常见治疗方法,它能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的废物和超滤多余水分,维持患者正常的生活。动静脉内瘘作为一种常用的血管通路,就如同患者的生命线,对于透析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因此,了解内瘘的形成及保护,对于维持内瘘的功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动静脉内瘘

自体动静脉内瘘(简称“动静脉内瘘”)成形术(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进而使静脉动脉化,血管变粗管壁增厚,最终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且便于反复穿刺的一项医疗技术。它是一种为血液透析患者特别设计的长期血管通路,也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二、动静脉内瘘的术前注意要点及手术时机

目前,因为肾病发病隐匿、肾脏功能代偿功能强的因素,绝大多数患者身体出现不适甚至进展到尿毒症开始透析后才考虑做动静脉内瘘,这对患者来说是不正确且有害的。因为临时血管通路,即“插管透析”会增加患者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血栓等,还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临时的血管穿刺易引起血管瘤和血肿。规范而正确的选择是,进入到慢性肾脏病4期时或在预期开始透析的半年前做动静脉内瘘,即血肌酐400微摩尔/升左右时建立血管通路。对于糖尿病患者和高龄患者,还应根据病情及患者身体反应而提前,因为动静脉内瘘的完全成熟时间需6周至8周以上。

内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本身术前的血管情况也息息相关,血管弹性好、未被反复穿刺损伤及血栓闭塞机化且管腔大于直径1.5毫米的血管手术的成功率较高,反之则成功率较低。

因此,术前对血管的保护至关重要。我们经常遇到终末期肾病患者在接受透析时,自身血管已经遭到严重破坏,这主要是因为肾脏病患者病史较长,经常接受静脉输液,没有注意对前臂血管的保护。所以,慢性肾脏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在腕关节以上静脉输液,可以选择手背、足背等部位进行静脉输液,多做握持锻炼。

三、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自我护理

1.因为手术中将一条静脉离断与动脉吻合,所以内瘘术后12至24小时应将术肢抬高,使其高于心脏15度角以上,促进静脉回流,减轻因静脉回流通路减少所致的水肿及吻合口张力。患者卧位时用软枕垫于术肢下,以抬高整个肢体。

2.术后注意伤口有无红肿、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感染征兆,有无肿胀,手指末端有无苍白、发凉、麻木等缺血症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情况,如发现异常或渗血较多,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3.术后3天伤口愈合好,无渗血、无感染,可进行握拳和松拳运动,每天3次,每次连续运动20至30次。术后5天,可握橡皮健身球,力度逐渐加大。术后7天术侧手握橡皮球的同时,对侧手可在上臂(术侧肢体肘上部)抓握,瞬间挤压阻断血流,注意两手协调,同时进行,持续2至3秒,可以增加血流和压力,达到促进内瘘静脉扩张、管壁增厚的目的。

4.内瘘成熟后的日常护理:内瘘建立后经过1至2个月的生长趋于成熟,成熟内瘘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定期检查,这是自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应留意内瘘区域是否出现红肿、疼痛、发热或其他感染迹象,这些症状可能表明内瘘发生了感染或其他问题,需要及时就医。

另外,通过轻触内瘘区域,患者可以感受到“震颤”,这是血液顺利通过内瘘的标志。如果震颤感减弱或消失,可能意味着内瘘出现了堵塞或血流量减少,这时也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保持内瘘畅通无阻是确保透析效率的关键,因此需要避免任何可能压迫内瘘的行为。患者应避免在内瘘所在的手臂上穿紧身衣物,佩戴手表、手镯或任何可能对内瘘造成压力的饰品。在日常活动中,也应避免长时间施加压力于内瘘所在的手臂,比如搬重物或长时间使用该手臂支撑身体。不穿过紧的束袖,避免对吻合口的摩擦。

在睡眠时,同样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压迫内瘘,不卧在造瘘肢体一侧,不将造瘘侧的上臂放在枕后或长时间抬高超过心脏水平,防止血液循环受阻。此外,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内瘘手臂承担重负,以免长时间、重复的手臂运动导致内瘘压力过大及直接物理损伤。

四、动静脉内瘘堵塞怎么办

尿毒症患者在长期的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发生内瘘堵塞。如发现内瘘堵塞,应立即到所在的透析中心就诊,如堵塞时间较短,经过活动、溶栓等措施挽救,堵塞处可能再通。如血栓形成时间较长,则需要取栓或重新吻合。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 秦雁雄)

--> 2025-03-08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41565.html 1 内瘘的形成及保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