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呈快速上升趋势,发病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属于糖尿病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4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英文缩写为DR。糖网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致盲性眼病,因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损害,同时合并视网膜神经胶质网络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作为最主要的糖尿病微循环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也是糖尿病一种并发症。研究表明,大约每3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DR患者。
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概率越大。此外,如果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肾脏病,加上不好的生活习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概率也会增加。如果糖尿病患者平时不注意饮食和运动,有吸烟等一些不良嗜好,血糖情况控制不佳,就会导致糖网病的发生与加剧。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原因
1. 血糖高低因素:血糖控制得好与差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很大的关系,控制得好的患病率较低。
2. 高血压因素: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皮增殖,管腔狭窄,血管渗透性下降,从而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变化,发生缺血缺氧及血管瘤,加快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3. 眼部因素:眼底疾病和眼外科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促进作用,如白内障手术。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1. 早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或者仅是眼前有闪光感、波纹感,即使眼底有轻微的出血或者渗出,也不一定有视力改变。
2. 随着眼底病变的进一步加重,大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这时往往提示视网膜病变已经累及到黄斑区。
3. 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小点状和圆形的出血点,通常发生在视网膜的深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消失,然后在它的周围又会有新的血液生成。在疾病进一步发展之后,可能会出现浅层条状或是火焰状的出血,还有可能是大片的内膜下和视网膜前出血。点状出血与微血管瘤很难区别开来,因为它是在视网膜的浅层。
4. 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严重出血、玻璃体积血、纤维增殖、牵拉后方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离时,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严重者可能仅仅有光感视力,甚至会失明。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发生变化,应及时就医。如眼前有漂浮物、眼睛疼痛或有压迫感,出现模糊或复视等,这些可能是视网膜严重损害的症状,应及时去眼科就医。眼底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手段,广大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底,积极控制血糖,避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如何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1. 控制血糖是关键:如果没有有效地控制好自己的血糖,那么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就会慢慢加重,从而使自己的视线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模糊。
2. 控制血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长时间的持续高血压会导致视网膜出现多种病理变化,从而加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所以要把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3. 控制血脂:在患糖尿病的人群中,大多数患者都存在着血脂代谢异常,如果同时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这种情况会变得更加严重,而血脂代谢异常又能促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4. 在确认患有糖尿病后,所有患者都应该前往眼科进行检查,定期进行眼科随访。早期可以应用药物延缓病情的发展;若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激光治疗;如果发展到晚期,那就需要做手术了。
实际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非不可战胜,它属于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科学地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并避免诸如吸烟、饮酒等损伤血管的行为,能够有效预防微血管的损害。此外,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能够显著延缓病情的发展。
(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 韦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