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天气乍暖还寒,很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家长可以从饮食入手,帮助孩子增强抵抗力。
这些食物尽量不吃
忌燥热刺激食物。春季不宜吃过于燥热的食物,如炸鸡、烤鸡翅、薯条、薯片等。肺喜润恶燥,吃多燥热刺激的食物,容易生内燥,伤津伤肺。而孩子肺津受损,容易咳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忌生冷凉食。初春时节,孩子的饮食应以温热为宜。过凉的食物容易损伤幼儿脾胃,影响其消化吸收。一个人若脾胃功能强健,则能充分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身体会更健康。
忌油腻食物。油腻食物容易产生饱腹感,影响食欲且不易消化,过多摄入会诱发肠道不适问题。此外,孩子长期进食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容易引起积食、大便秘结等问题。
忌不健康零食。巧克力、糖果、蜜饯等高热量、高糖分零食,摄入过多容易消化不良甚至积食。家长应尽量让孩子吃一些新鲜水果、奶酪或原味坚果等,并且要限制零食的摄入量。
春季饮食推荐
1.立春。立春这一天,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春卷等,称为“咬春”。立春时还流行吃五辛盘,又被称为“春盘”。《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也有用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作为五辛。吃五辛盘可以驱除冬天留在体内的浊气,使五脏的阳气升发,而且也符合现代养生学主张的“吃当季蔬菜”的健康养生理念。
2.雨水。雨水时节是调养脾胃的最佳时机,根据《黄帝内经》中关于“春主肝”的说法,春天是肝脏功能比较旺盛的季节,为了不影响阳气的升发和肝气的疏泄,春季应当少吃乌梅、酸梅、山楂等酸性食物,适当进食山药、大枣、糯米、芋头、红薯、南瓜、栗子之类的甜味食物。
3.惊蛰。惊蛰时节,人体肝阳之气逐渐上升,阴血相对不足,此时饮食起居最好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使五脏平和,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入侵。这时适合多吃些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比如鸭血、菠菜、水萝卜、苦瓜、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少吃动物脂肪类食物。其中,菠菜猪肝汤、醪酒等很适合惊蛰时节食用。菠菜是惊蛰的应季蔬菜,柔嫩可口,可以祛火、润燥、活血、补铁,有“营养模范生”的美称。菠菜搭配补血的猪肝一起食用,润燥、补铁一举两得。
4.春分。春分时节的时令蔬菜有很多,包括芥菜、春笋、豌豆尖、芋头、黄豆芽、香椿、韭菜、菠菜、莴笋、芹菜等,这个时节人们在饮食方面要力求中和,忌大热大寒。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等功效。它气味芳香,能起到醒脾、开胃的作用,还是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疾病的良药。黄豆芽性寒、味甘,有清热明目、补气养血、防止牙龈出血及降低胆固醇等功效。春分正是春笋盛产的时节,春笋脆嫩鲜美,营养价值很高,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消食、化痰、解毒、利尿等作用。
5.清明。清明前后,人体会随着气温的回升而加快代谢循环,五脏六腑也随着万物的生长更加活跃,尤其是肝脏。肝火过旺,容易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因此清明养生宜阴阳平衡、柔肝为主,忌补肝过度,饮食上可以多吃些胡萝卜、小白菜等容易消化的新鲜蔬菜,少油腻、多清淡。
6.谷雨。谷雨时节是桑葚成熟的季节。桑葚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E的含量也很高。除了桑葚,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类黄酮的桑叶也可以吃。比如,用嫩绿的桑叶炒鸡蛋,或勾芡清炒,都是餐桌上嫩滑爽口的美味。
春季,家长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让孩子身体内的生长激素充分释放。另外还要让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绿色植被丰富、空气质量好的地方,让孩子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享受阳光。家长还可以教孩子识别花草树木,让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
(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叶显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