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显示,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病率为30/10万-70/10万,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占总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数的10%-20%,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占儿童风湿病的15%-25%。
一、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侵犯多系统和多脏器的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易被误诊为感冒、皮炎,延误治疗黄金期。
二、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危害
与成年期发病的患者相比,儿童更易出现肾脏、血液及神经系统受累,病情更凶险,具有更高的疾病活动性和药物负担,脏器损伤更严重,导致的与疾病相关的致残和致死率更高,给家庭带来更沉重的负担,同时患儿易产生自卑情绪。
三、治疗方向
虽然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但按照目前的研究,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终身治疗、终身随诊的疾病。避免脏器的损伤、提高生活质量是主要治疗方向,用科学的治疗点亮患儿及其家庭的希望之光。故了解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规范治疗,提高患儿及家长的全生命周期治疗的参与性、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1. 预防感染:反复的感染是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尤其是慢性反复的感染,由病毒、细菌或机会性微生物导致的感染,特别要注意曲霉菌及卡氏肺孢子虫感染。鼻炎、鼻窦炎、咽炎、龋齿都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应认真做好每日刷牙、漱口、洗鼻等个人卫生,在气候多变的季节应注意增减衣物,戴口罩,尽量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场所。如果小朋友正在服用较大剂量激素治疗,不建议去上学,以避免感染。
2. 疫苗接种: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过程中,必然使用到激素和免疫抑制药,因此这一时期不适合进行疫苗接种,疾病的缓解期可以考虑接种灭活疫苗。
3. 注意皮肤护理:口腔溃疡者,禁食辛辣、过烫、过咸、过甜、过硬的食物,以免加重疼痛;进食后用温水漱口,刷牙时用软毛牙刷。有皮肤红斑或光敏感者,采取遮阳措施,穿长衣长裤,戴遮阳镜及遮阳帽,避免阳光直射皮肤,禁止日光浴,以免引起皮疹加重。禁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清洁皮肤,宜用偏酸或中性肥皂;最好用温水洗脸,勿用各类化妆品及染发;剪指甲勿过短,防止损伤指甲周围皮肤。加强四肢皮肤保暖,禁用冷水,避免接触冰雪或暴露在低温下,防止雷诺现象发生。
4. 注意运动:急性活动期患儿必须卧床休息,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关节的功能位置。缓解期可进行适当活动,以不引起关节疼痛和疲劳为度,参与全身性体育活动,促进心理健康,维持和改进肌力、耐力,增强自尊心。
5. 注意饮食:均衡饮食,进食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忌食羊肉、狗肉、马肉,因其性温热,食用后会加重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内热症状,诱发病情;菠菜能增加狼疮性肾炎的蛋白尿,并引起尿浑浊和尿路结石;香菇、芹菜含有补骨素能引起光敏感,面部出现红斑、皮疹。
6. 注意休息,保持良好情绪:过度焦虑、抑郁可能加重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保持良好的心态、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7. 不要乱吃药:应用激素的患儿常规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药物副作用与疾病本身需要父母及患儿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不要相信所谓的“老中医”。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定期复诊评估疾病活动度,出现不良反应不能随意加、减药量或乱停药,需及时就医。
正确面对疾病,每一名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都是与疾病抗争的“小战士”,患儿父母应学习日常护理知识,给予孩子情感的陪伴,做好心理疏导。面对疾病,不仅仅是患儿,患儿父母的情绪、心理压力也需要时时关注。希望社会共同关爱,托起生命的翅膀。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儿童过敏风湿免疫肾脏病区 曾晓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