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宋美玲
3月11日起,本报推出2025年植树节策划系列报道——“寻找柳州绿意之‘最’”以来,龙城人与树和谐共生的故事受到市民广泛关注。不少市民留言评论,柳州不止有“最占道”“最稀有”“最科技”“最赚钱”的树,还有很多特别的树值得关注。在大家提供的线索中,记者发现了一排“最C位”的树。
面朝柳江,春暖花开。风情港沿江平台犹如一个偌大的舞台,有一排树占据着舞台最中间的位置,粗壮的树干直立挺拔,自下而上穿透多层平台,像振臂欢呼的舞者,与柳江波光谱写的五线谱激荡和鸣。
绿意装点城市“C位”景观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风情港“懂事”留空间 树木得以自由生长
3月14日,龙城细雨蒙蒙。在风情港二层中空平台上,记者找到了这一排“最C位”的树——若干株木棉树伫立在一线江景之中,向天空自由生长的枝丫尽情享受着春雨的滋润。
在二层平台上看,两株主干粗壮的木棉树“根部”都由方形的木质护栏保护着,仿佛是从这里生根生长的。但来到风情港一层的公交车站附近,就会发现这些木棉树的根并不在二层平台,而是在一层的地下,拔地而起的主干“捅破”了二层平台。
而在柳江路靠近柳江大桥桥底一侧,能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榕树群,树群上方的风情港二层平台十分“懂事”地弯出一道圆弧,为树冠留出一片向阳生长的空间。从柳江对岸远眺此处,高楼大厦间点缀着片片绿意,都市的繁华与绿树的生机相得益彰,形成一幅独特的城市生态画卷。
画卷之中,藏着71岁市民杨柳萍的精神寄托。杨柳萍在风情港项目原址居住了13年,她心中牵挂的,正是那几株木棉树。
上世纪80年代,我市较早一批商品住宅在柳江路以北建成。1989年,杨柳萍成了这里的住户之一。“当时就有那几棵木棉树了,那时的树还不到两层楼高。我家住在7楼,每天我和儿子一起看它们成长。”杨柳萍回忆,春天,木棉树会开出红艳艳的木棉花,目之所及,心生喜悦。她看着树一年年长大,树也成为她生命中一段幸福生活的见证者。
2002年,杨柳萍搬了家,虽不在那里居住,心却始终牵挂着那些树。闲时到江边走走、到木棉树下看看,成为杨柳萍回忆往昔、给自己充电的一种方式。再后来,得知河北半岛要建设风情港项目,她担心那些树或许就不复存在了。
好在项目建成后,树仍在,景更美。
设计师“量体裁衣” 建筑与树融合相生
是谁留下了这些木棉树?记者几番寻访,找到了10多年前风情港项目的设计者——柳州市建筑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建筑师钱俊和主任建筑师许志敏。两人都是土生土长的“老柳州”,2008年前后,他们分别以项目负责人和设计师的身份参与了风情港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造。
17年光阴流转,提起占据风情港“C位”的木棉树,二人依然记忆犹新。钱俊说,风情港项目是柳州市“十一五”十大工程之一,也是旧城改造项目。“旧城改造不仅要改出城市新风貌,也要为城市留下历史和记忆。江边那些陪伴‘老柳州’数十年的树,就是历史和记忆最好的载体之一。”
许志敏回忆,风情港项目采用三层架空设计来进行城市空间改造。要留下江边原有的树木,意味着需要根据树木生长方向和树干大小“量体裁衣”,在架空层留出合适的孔洞供树干穿过而不阻碍其生长。设计团队进行前期勘测后,通过规划设计巧妙地将平台与树木融为一体,为城市“留绿”的设计方案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认可。为了尽可能减少施工对树木的影响,搭建平台前,施工团队还特地为树木“理发”修枝,在树木根系周围做好保护措施。
在众多设计师、施工团队的努力下,风情港与树木融合相生的项目斩获广西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建筑设计一等奖。城与树和谐共生的景观,成为柳州的城市名片之一。
在钱俊和许志敏约30年的职业生涯中,为城市“留绿”的设计还有不少。许志敏介绍,在设计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建设方案时,就特地保留了原址的那株大榕树,希望给更多孩子的童年留下绿色记忆。
人人心中有绿意
一抹绿意不仅成为柳州城市景观的“C位”,也占据了许许多多柳州人心中的“C位”。“寻找柳州绿意之‘最’”系列报道以图文、短视频等融合报道形式,在柳州市融媒体中心新媒体平台发布后,一棵棵树勾起万千思绪。评论区内,柳州人和树的故事,数不清、道不尽。
网友“车险顾问”回忆:1973年上公园路小学,1978年读十二中,那时文惠路苹婆树的果子一成熟我们就去捡。蒸熟吃,像板栗的味道。
网友“大树”说:1996年时,怡江园到潭中二小马路两旁的樟树还是小树苗,现在已经是参天大树了。
一名匿名网友留言:保护好这些古董树是每个市民的责任,它们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是我们大家的一分子。
记者手记:
在柳州,树可以占道、可以赚钱、可以有科技感、可以成为“C位”,一些树即使稀少,也能在人工保育下增加种群数量。在采访过程中,很多细节都让记者感叹——柳州“城市处处见绿,人人心中有绿”。
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柳州正在用对树的“宠爱”,努力满足这一新期待。乐见更多人与树、城与绿的故事在龙城大地上生生不息。 (本系列报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