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3月21日

正确认识和使用抗生素

凌晨3点,某三甲医院的急诊室里,38岁的李女士正发着高烧,却坚决拒绝医生开具抗生素,“我见网上说用抗生素会伤身体,我扛扛就过去了。”而在另一家社区诊所,12岁男孩明明只是普通感冒,却被奶奶要求“挂最好的消炎药”。这两种极端现象,折射出我国抗生素使用的两大误区——恐惧滥用与盲目依赖。

正确认识抗生素

根据最新统计,我国每年生产抗生素约21万吨,其中近一半流向养殖业,而在医疗上,我国人均使用量是欧美国家的3至4倍。更令人担忧的是,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比例已超过80%,这意味着因滥用抗生素,曾经轻松治愈的皮肤感染,可能演变成致命的全身性疾病。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认识抗生素?

抗生素,也称为抗菌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这些化学物质能够干扰其他生活细胞的发育功能,从而可以用来治疗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微生物培养液中的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如果把人体比作城池,抗生素就是专门打击入侵细菌的智能武器。它们像带着人脸识别系统的特种兵,能在数万亿人体细胞中精准锁定细菌目标。

不同的抗生素就像不同的兵种,采取多种战术消灭细菌:

1. “破城专家”(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专门破坏细菌城墙。就像用针扎气球,失去保护的细菌会在体液压力下“爆炸”。

2. “工厂破坏者”(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侵入细菌的蛋白质工厂,让细菌“断粮”而亡。

3. “密码扰乱者”(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等伪装成DNA零件,在细菌复制时制造致命错误。

4. “后勤切断者”(磺胺类):通过阻断细菌的维生素合成,让微生物“饿死”。

抗生素的使用误区

1. 恐惧滥用与盲目依赖:这是文章开头提过的。

2. 病毒性感染:抗生素对感冒、流感等病毒无效,滥用反而破坏正常菌群。

3. 预防性使用:除非特定手术,否则可能“养虎为患”。

4. 剂量不足:低于治疗量等于给细菌“军训”。

5. 混合用药:某些抗生素组合会产生毒性反应。

什么是细菌耐药

当我们第一次使用抗生素时,能够杀灭细菌,但是有些抵抗力强的细菌会侥幸存活,大量繁殖;当我们再次或很多次地使用抗生素时,细菌的抵抗能力就越来越强,甚至变得“刀枪不入”,抗生素的效果就越来越差,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细菌耐药。

耐药菌是怎样诞生的呢?

1. “生存训练”:当抗生素剂量不足时,相当于为细菌开办“特种兵训练营”。

2. “基因革命”:幸存菌通过基因突变获得抗药性,单个细菌每天可产生5000次变异。

3. “技能共享”:耐药基因通过“基因快递”(质粒)在不同菌种间传播。

4. 终极进化:多重耐药菌出现,对多种抗生素“免疫”。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 过敏反应:长期滥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

2. 肝损害:长期服用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可能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瘀滞。

3. 肾损害:大多数抗生素均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到抗生素损害。该类抗生素有庆大霉素、四环素等。

4. 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可能引发该类疾病的主要有卡那霉素、链霉素。

5. 二重感染: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体内敏感的有益细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及真菌则趁机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病。

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我们要做到三个“不”、一个“务必”。

1. 不随意买药:感冒后不要自行购买抗生素服用,要知道约90%的感冒由病毒引起,用抗生素是无效的;对于少数细菌引起的感冒,也需要检查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 不随意服药:服用抗生素前,请咨询医务人员,经过医生的专业诊断才能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需要选择哪一种抗生素。抗生素不是越贵越好,适合自己病情的才是最好的。

3. 不随意停药:如果医生给您开了抗生素的处方,请按照完整的处方用药,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不可频繁更换或擅自停药。

4. 务必遵医嘱用药。

(柳州市工人医院 王亚洲)

--> 2025-03-21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42266.html 1 正确认识和使用抗生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