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3月22日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损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当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病人肺功能检查出气流受限并不能完全可逆时,即可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一、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慢阻肺的发生受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遗传因素是重要的致病机制之一,例如α1-抗胰蛋白酶重度缺乏与非吸烟者肺气肿的形成密切相关。此外,某些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影响肺功能的下降速度。年龄增长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年纪越大,患病率越高,而女性对烟草烟雾的敏感性更强,导致其患病风险可能高于男性。

肺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样与慢阻肺的发生相关。如果胎儿期、婴幼儿期或青少年时期暴露于有害物质(如烟草烟雾、空气污染等),可能会影响肺的正常发育,增加未来患慢阻肺的风险。此外,支气管哮喘与慢阻肺关系密切,不仅可共存,哮喘本身也是慢阻肺的重要危险因素。低体重指数(BMI)同样与慢阻肺的发生相关,BMI较低的个体更容易患病。

除了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也在慢阻肺的发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吸烟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烟草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有害成分可直接损害呼吸道。长期接触燃料烟雾(如木柴、煤炭等燃烧产生的烟雾)也可能导致慢阻肺的发生。空气污染中的有害颗粒物和气体(如二氧化硫)对支气管黏膜有毒性作用,并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频率正相关。此外,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尘等)可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从而增加患病风险。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特别是病毒和细菌感染,会加速慢阻肺的进展,并成为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

慢阻肺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症状、高危因素以及肺功能检查。患者常表现出长期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尤其是在劳累时气短加重。如果患者有吸烟史、空气污染暴露史、长期燃料烟雾接触史、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高危因素,应尽早进行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确诊慢阻肺的“金标准”。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若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FEV1/FVC)比例低于70%,即可诊断为持续性气流受限,这是确诊慢阻肺的必要条件。此外,胸部影像学检查可用于排除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病等其他疾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三、如何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阻肺虽然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合理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其中,戒烟是最重要的防治措施。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可显著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并改善症状。对于已确诊患者,药物治疗是基础,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吸入糖皮质激素等,这些药物可缓解气促,减少炎症反应。

呼吸康复治疗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有益处,可缓解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氧疗适用于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长期吸氧可提高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生存率,同时改善其血流动力学、运动能力及精神状态。而对于存在严重二氧化碳潴留的重度或极重度患者,家庭无创通气可有效改善症状,降低住院需求及病死率,尤其适用于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患者。此外,疫苗接种可降低慢阻肺患者感染相关的风险,例如流感疫苗可有效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除了药物和医疗干预,患者的日常管理也至关重要。合理饮食可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建议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和新鲜蔬菜水果,同时避免高盐、高糖、高脂食物,从而减少水钠潴留和代谢负担。适量运动可改善肺功能和耐力,如呼吸操、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强度。

总而言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不可逆但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及反复感染等。早期诊断依赖于症状识别、高危因素评估及肺功能检查,而科学的综合管理措施(如戒烟、药物治疗、呼吸康复、氧疗及疫苗接种)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高危人群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而已确诊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规范管理,以延缓疾病进展。

(柳州市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蒋礼明)

--> 2025-03-22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42310.html 1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enpproperty-->